據透露,歐盟即將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戰略”草案,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消費中的水平。根據既定方案,預計到2030年歐盟整體海上風電產能將達到60千兆瓦,到2050年則增加到300千兆瓦。當前,歐洲的海上風電產能為23千兆瓦,風力渦輪機主要分布在北海、波羅的海、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北海目前
據透露,歐盟即將公布一份“近?稍偕茉磻鹇浴辈莅,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消費中的水平。根據既定方案,預計到2030年歐盟整體海上風電產能將達到60千兆瓦,到2050年則增加到300千兆瓦。當前,歐洲的海上風電產能為23千兆瓦,風力渦輪機主要分布在北海、波羅的海、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北海目前是世界海上風電的最佳位置。
歐盟制定如此雄心勃勃的風能開發戰略事出有因。
首先是因應氣候變化。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在符合《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上升遠低于2°C的目標的"可持續發展設想"下,核能、太陽能光伏、水電和陸上風能在2025年后都將保持相對穩定發展勢頭。歐盟煤炭市場幾乎消失,而天然氣消費在2025年后出現拐點。但海上風電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也就是說,天然氣將是確保短期減排的關鍵因素,而海上風電將是中長期減排的主導因素。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法蒂赫?比羅爾認為,如果順利實施海上風力發電的大規模部署,歐盟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他還斷言,一個碳中和的歐洲必須把海上風電放在能源發展的優先位置上。
其次是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歐盟是海上風力發電領域的世界領導者,目前全球42%的海上發電能力分布在歐洲沿海。歐洲業內人士不無驕傲地聲稱,海上風電是歐洲無可爭議的技術創新和工業領導地位的故事。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場早在1991年就在丹麥南部海岸的文德比成功運轉。不過,全球各地的競爭者正在追趕,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正日益挑戰歐洲風電的先發優勢,據統計,2018年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風電投資都發生在中國。此外,歐盟現在還要面臨來自英國的激烈競爭,而在美國,拜登政府預計將重啟綠色能源政策,重點也是推進風能技術。
當然,有競爭就有合作。歐洲將充分利用其風電技術優勢,例如北海風電場在削減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起了來自中國、美國和其他地區投資者的深厚興趣。據分析,到2040年海上風電項目在全球將吸引一萬億美元的投資。關鍵因素可能是海上風電較少環保壓力,隨著技術突破,可以在降低成本方面實現重大飛躍。這也是許多具有近海油氣鉆探經驗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開始介入海上風電開發的原因。
歐盟風電戰略草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需要解決的幾方面內容。第一是資金籌措。為保證海上風電快速發展,該戰略計劃耗資7890億歐元,同時也將創造6.2萬個就業機會。資金預計將來自多個渠道,包括歐盟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復蘇基金,各國公共資金將承擔部分投資,即將修訂的歐盟國家能源項目援助指南也將為海上項目融資提供幫助。
第二是歐盟成員國需要加強相關領域的跨境投資合作。目前歐洲海上風電跨境混合場地的立法仍處于起步階段,涉及復雜的跨國談判和法律問題。例如位于德國和丹麥之間的海上風電場就因為缺乏歐盟立法,目前只能通過過渡性安排運營。草案為此提出一個解決框架,歐委會將批準建立海上電力招標區,以確保發電融入歐盟電力市場,將規模較小的國家項目與完全網格化的近海能源系統和電網有效地連接起來。
第三是解決產業鏈價值鏈問題。最新公布的風電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歐洲新增海上風力發電量達到創紀錄的3.6億瓦,專家認為部署速度仍然太慢,無法達到氣候目標的要求。歐盟戰略旨在完善海上風電的整個價值鏈,包括促進部分制造和陸上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港口配套建設是重中之重,需要加固碼頭、深水泊位,以及為超過100米的葉片提供存儲空間。此外,在岸電網的擴展也是海上價值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歐洲是風能行業的搖籃。還會再次引領風騷數十年嗎?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海上風電技術取得突破,產業成本大大降低,我們終將看到一場無聲的類似美國頁巖油革命的降臨,屆時,風電大發展的趨勢就形成了。
作者:翁東輝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