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南方多地斷電頻上熱搜。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的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網絡頭條。各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紛紛限電,以確保有電過冬。截至目前,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共有十余省發布限電通知。湖南省發改委決定,自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實施可中斷負荷,并啟動有序用
今年的冬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南方多地斷電頻上熱搜。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的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網絡頭條。
各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紛紛限電,以確保有電過冬。截至目前,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共有十余省發布限電通知。
湖南省發改委決定,自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實施可中斷負荷,并啟動有序用電工作。湖南有相關部門倡議,各類工商企業要主動錯峰生產,關閉不必要的景觀亮化設施,居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高峰負荷時段盡量不使用高耗能電器。
多家部委表示請市民不必擔心,并表示相關部門正在抓緊時間恢復供電工作。
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回應部分地區電力供應偏緊問題時表示,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截至目前,電力供應保持平穩有序,居民生活用電未受影響。國家發改委已會同相關部門企業,采取措施切實保障電力需求,確保電力供應總體平穩有序。
國家能源局也于同日表示,將采取四方面措施保障電力供應。一是督促電網企業優化運行方式;二是加強輸變電設備運維管理;三是挖掘跨省跨區聯絡線送電潛力,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作用;第四是協調各地、各相關部門切實做好電力供應保障。
隨著限電政策的發布,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照明用電最為顯現。走在“世界超市”義烏的大街上,一些大街上黑咕隆咚,給出行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湖南中部一家工業園區的負責人表示,園區企業從上周末開始“限電”,用電量相比之前下降了20%至30%。到了年底,很多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限電”對于企業的設備運行、訂單交付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一些城市的部分區域出現停電現象,多地市民反映工作和生活產生諸多不便。有市民在網上“曬”自己的遭遇:有的人因為公司寫字樓停電,要爬20層樓上班;有的公司職員午間吃飯時,發現餐館因為停電歇業了。
限電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為什么還要限電呢?
因為電不夠用了。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我們的電怎么會不夠用呢?
其實,此次斷電是短期情況,我國整體的發電能力很強,去年發電總裝機量增至20.1億千瓦時, 早就過了發電能力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時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前11個月全國產電量為66772億千瓦時,約占世界產電總量的30%,穩居第一。
從各地的跟進情況來看,“有序用電”行動正在積極開展。前述緊急通知中提到,要優先保障居民生活、關鍵公共設施(學校、醫院等)和重點企業用電。
事實上,由于近日寒潮天氣帶來的“斷崖式”降溫,北方多地也刷新了用電記錄。有媒體不完全統計,在進入12月以后,北京、河北承德、山西太原、甘肅省等省市地區的供電負荷都創了歷史新高。
據了解,目前煤電仍是我國的主力電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用電高負荷下,近日煤炭的保供穩價也受到行業內關注。
12月11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了《關于保障迎峰度冬電煤供應,引導電煤價格合理回歸的倡議》。其中提到9月份以來,電煤市場供應需求逆向走勢形成“剪刀差”,市場價格持續上漲至“紅色區間”。特別是11月中下旬以來,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嚴重偏離供需基本面,給迎峰度冬電力保供和長期發展造成很大隱患。
倡議發布的次日,國家發展改革委12日召集10家電力企業開座談會,研究當前煤炭供需形勢,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穩價工作。座談會上提到,目前重點電庫存8600萬噸左右,要求各集團內部電廠相互調節煤炭庫存,減少市場高價煤采購。
同時,發改委要求,電廠進口煤(除澳洲)采購要全面放開,不得限制通關。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表示,目前全國民用電只占總的電力消費的百分之十幾,占比較低,對生活用電進行控制說明對目前電力消費整體情況缺乏認識,執行政策和采取措施不精準。
“如果要限電,還是應當以高耗電、高污染行業為主。”
“限電原因各地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周大地認為,個別地方確實有高峰缺電的可能性,但情況不會太嚴重。也存在氣候因素影響電力正常發電等。
周大地認為,總的來說,中國電力行業儲煤較為充裕,電力總供求相對平衡,不能認為目前發電能力嚴重不足、電源燃料不夠引起大范圍缺電。但是也需要大家認真做好工作,保障電力系統穩定正常運行。
從長遠來看,業內人士建議,要加強薄弱地區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抽水蓄能電站以及多聯供等綜合能源利用方式,并通過價格機制實現“削峰填谷”。
(本文綜合自新華社、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等)
作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