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十四五規劃建議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近日,西藏自治區印發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件指出,加快電源、電網、油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油氣和其他新能源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2025年建成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加快推動
■ 西藏十四五規劃建議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 近日,西藏自治區印發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件指出,加快電源、電網、油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油氣和其他新能源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2025年建成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加快推動金沙江上游(藏川段)清潔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水電建成和在建裝機容量突破1500萬千瓦,加快發展光伏太陽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完善西藏電網骨干網架,加強與西南電網互聯。科學開發光伏、地熱、風電、光熱等新能源,加快推進“光伏+儲能”研究和試點,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電氣化走在全國前列。
■ 七家光伏企業入選工信部第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確定了第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單,4家光伏企業陽光電源、晶澳太陽能、帝爾激光、福萊特上榜。第五批單項冠軍產品名單中3家光伏企業上榜,分別是邁為科技、回天新材、亞瑪頓。
■ 山西省發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 新能源占比超三成 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30%。“十三五”期間,山西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建成晉北風力發電基地,有序開發中南部低風速資源,推進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和光伏扶貧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山西省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38億千瓦,較2015年增長49%,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3282.7萬千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31.6%,較2015年末提升20.39個百分點。
■ 晶科三期5GW拉棒切方暨10GW切片項目有望四月完工 晶科25GW單晶拉棒和切方項目,由四川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建,位于樂山市高新區五通橋工業基地,總投資150億元,分五期建設。目前一期二期已竣工投產,當前產能超過12GW,三期5GW拉棒切方暨10GW切片項目于2020年12月21日開工,建成后,四川晶科單晶棒產能將達到18GW,年產值將超過120億元,標志著四川晶科在產業鏈延伸上邁進了一步。
■ 上海電力2020年全年光伏發電完成34.71億千瓦時 同比上升18.38% 2020年全年,上海電力完成合并口徑發電量491.27億千瓦時,同比上升0.95%,其中煤電完成358.90億千瓦時,同比上升0.80%,氣電完成47.7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6.31%,風電完成49.89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2.90%,光伏發電完成34.71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8.38%;上網電量468.51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37%;上網電價均價(含稅)0.50元/千瓦時,同比增加0.01元/千瓦時。
■ 水發興業能源光伏EPC項目訂單約為540MW 涉資20億元 水發興業能源日前公告宣布,集團的清潔能源業務以光伏、風電、儲能為主導方向。至公告日期止,集團光伏EPC項目訂單約為540MW,分布于山東、廣東、湖北等地區,涉及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20億元;風電EPC項目訂單為460MW,分布于吉林、山東、遼寧等地區,涉及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32億元。該等項目計劃于2021年內陸續開工建設,預計將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 易成新能未來兩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將突破1.5GW 1月14日,易成新能表示,公司對制裁產生的影響正在進行評估,并將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公司不僅有石墨電極等炭材料產品,還擁有年產7GW高效單晶硅電池片的產能、年產3000萬套光伏組件材料即將建成投產,未來兩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將突破1.5GW,目前公司經營正常。
■ 馬來西亞宣布最新光伏凈計量3.0計劃 馬來西亞能源與自然資源部(KeTSA)宣布了新的光伏凈計量3.0計劃(NEM 3.0)計劃,居民用戶和政府機構的建筑可以各向電網輸出100MW的多余光伏電力,工商業系統的消費者則可以向電網輸出300MW的多余光伏電力。新的凈計量計劃將于2021年2月1日生效。
■ 加拿大抨擊美國對太陽能產品征收 "不合理 "關稅 加拿大要求與美國就后者對進口晶硅光伏電池征收“不合理”關稅一事進行磋商。自2018年年初出臺以來,美關稅政策已導致加拿大向美國的太陽能產品出口量下降了82%之多。
■ Enel和Maire Tecnimont將共同在美開發綠色氫 意大利Enel集團的可再生能源子公司Enel Green Power (EGP)和意大利羅馬的Maire Tecnimont已同意在美國共同開發和建設一個綠色制氫工廠,該項目將使用現有的EGP太陽能工廠的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生產綠色氫。Enel表示,該項目預計將于2023年投入運營,并向生物煉油廠供應氫氣。
■ 荷蘭啟動大型海上碳捕獲和儲存項目可行性研究 海王星能源公司時下正在北海荷蘭一側海域進行一項大規模海上碳捕獲和儲存(CCS)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這個大型CCS項目有可能安全儲存1.2億-1.5億噸二氧化碳,每年向海王星能源公司運營的L10-A、L10-B和L10-E地區周圍枯竭氣田注入500萬至800萬噸二氧化碳的可行性。如果這個項目得以開發,能夠滿足荷蘭工業部門設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50%以上。
信息來源于人民網、中國能源報、智通財經、中國經濟網等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