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國新聯合發起的國新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合伙協議在北京簽署,該基金整體規模為100.2億元,主要投資方向為風電、光伏產業,以及氫能、儲能、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新技術項目。早在去年年中,國家能源集團就成立了國華投資開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國華資管公司”),提出要拓展
1月22日,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國新聯合發起的國新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合伙協議在北京簽署,該基金整體規模為100.2億元,主要投資方向為風電、光伏產業,以及氫能、儲能、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新技術項目。
早在去年年中,國家能源集團就成立了國華投資開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國華資管公司”),提出要拓展合作伙伴聯盟,共同發起設立百億級清潔能源產業基金,推動氫能產業鏈,支持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整合。
1月7日,中石化邀請協鑫集團等4家新能源企業舉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其中也提到合作建設制氫、運氫、加氫設施,推動氫能新能源項目的落地。
2020年的氫能熱在新年伊始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和2000年左右的氫能熱不同,這次全球發達經濟體均相繼推出氫能發展戰略。國內地方政府積極出臺相關規劃和支持政策,各類資本、各類企業爭相投資和布局氫能產業。或許,這次氫能真的熱起來了。
歐美日韓爭相加碼氫能
近兩年,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出臺氫能戰略和氫能發展路線圖,部署氫能技術應用,加碼氫能產業。
2020年,歐盟發布《歐盟氫能戰略》,提出氫能發展首要任務是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生產綠氫。德國宣布“國家氫能戰略”,擬撥出82億美元投資綠氫的新業務和研究,23億美元用于圍繞氫燃料建立國際伙伴關系。加拿大發布《聯邦氫能國家戰略》,旨在躋身全球氫產國前三名,日本則著眼于燃料電池、氫供應鏈和電解技術領域。
氫能并非新事物。在新能源革命中,一直有氫能的身影。氫能好處非常多:清潔、能源密度大,可以長時間大量儲存。但是由于其技術成本太高,在多數國家的能源結構中,氫能一直沒有成為最優選項。不過,人類對氫能技術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以日本為例,2012年以來日本在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無碳氫氣制造和運輸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術積累。目前,日本的氫能產業鏈、終端應用非常全。在交通領域,除了燃料汽車,氫能在船舶、鐵路等領域也得到探索應用。同時,日本還打算將氫能推廣到住宅區。
據新華社2019年的報道,原定于2020年投入使用的東京奧運選手村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氫能社區。在規劃建設中,社區每套房子采用家用氫能源燃料電池作為家庭的基本電源,社區內建有大型加氫站和氫氣管線管控中心,通過管線直接將氫氣輸入各戶家庭的燃料電池。社區內所有商業設施也將采用氫能源,和家庭版的燃料電池使用天然氣制氫不同,它的燃料是由加氫站等輸送的純氫,發電功率更大。
在德國,氫能也被寄予厚望,因為它是可再生能源比較好的儲存方式。德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如果能夠實現大規模風電到氫能的轉化,將大大保障德國能源安全、優化其能源結構。在燃料汽車方面,德國車企更側重商用車研發。2020年4月份,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終止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研發計劃,同時與沃爾沃卡車簽署一項初步的非約束性協議,共同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用于重型車輛及其他用途的燃料電池系統。
美國、加拿大在氫能技術領域一直有比較深的儲備。比如加拿大的巴拉德公司,掌握著膜電極的核心技術。在氫能領域,電堆很關鍵,電堆中的膜電極又至關重要。早些年,中國不少公司通過購買巴拉德公司技術專利直接切入燃料電池領域。其中,以濰柴動力、國鴻氫能和大洋電機為主。
2020年,美國能源部宣布投入6400萬美元用于氫的研發,其中1500萬美元專門用于降低綠色氫的成本。看起來投入并不多,但美國一直都非常支持氫能發展。不僅氫源充足,而且美國擁有完善的液氫產業鏈基礎,現已是全球第一大液氫生產和使用大國,從儲運到應用都比其他國家更具成本優勢。在燃料電池制造、燃料電池乘用車、加氫站等氫氣的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這塊兒美國都走在世界前列。
氫能成為城市競爭焦點之一
“十三五”以來,我國相繼出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多項政策,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等產業政策相繼發布,恰逢“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即將啟動,各省市紛紛發布氫能規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12個省區、35個地市發布了氫能規劃。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投資者都在尋找下一個利益增長點,氫能產業全面提速。目前,國內已經形成氫能的制-儲-運-加-用完整產業鏈,初步具備規模化發展基礎。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山東及環武漢等地區在氫能產業發展方面走在前列。
2020年,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中海油、國能投等央企繼續布局氫能產業。中石化成立的首支基金恩澤基金計劃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和高端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恩澤基金的首個投資項目正是氫能方向。它與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將開發和推廣電解水制氫技術。投資與中石化的業務背景相符,中石化是制氫大戶和用氫大戶,加油加氫站的一體化的場景,也可以使中石化成為連接終端用戶和氫源之間的節點。
國家能源集團則成立了國華投資開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國華資管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國家能源集團稱,國華資管公司將拓展合作伙伴聯盟,共同發起設立百億級清潔能源產業基金,推動氫能產業鏈,支持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整合。目前其已與湖北高投引導基金管理公司、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湖北企業簽署首支氫能產業基金,一期基金規模為10億元。
資本運作外,中石化、中海油、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華能集團、大唐國際等企業紛紛布局氫能的制、儲、用方面的關鍵技術。比如中海油就已經將海上風電綠色制氫加入其戰略規劃。國家能源集團則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規模風/光互補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國電投與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綠色制氫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作為氫能應用的重要領域,一直備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多個場合表示,這兩年,氫能燃料電池各種性能指標出現了大幅提高。一旦國家的氫燃料示范推廣項目開始,氫燃料電池車將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加氫站作為氫燃料電池車的配套,截至2020年12月底,國內已累計建成118座。按照各地規劃,到2030年將有1000座以上加氫站。在資本市場,雖然現在氫燃料電池車的相關業務在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占比還比較低,但氫燃料依然是不少上市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
不過需要警醒的是,氫能產業鏈長,不少關鍵核心技術(裝備)仍然未自主掌握。比如氫能儲運方面,高壓閥、加注機等儲氫設備均需進口。“中國的氫能產業發展,一定要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握的前提下發展。尤其注意,終端應用的推廣節奏,要與我們關鍵技術掌握的進度相匹配。否則,可能會出現花自己的錢,為別人開拓市場的尷尬局面。”長期關注氫能產業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表示。
作者:劉杰 來源:南方電網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