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美國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思想,是運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推動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就出自“智慧地球”,只是把范圍縮小到一個城市。在美國人仍把“智慧城市”當成概念時,日本人已經在藤澤市將其付諸實踐。沿著日本30號國道前行,
2008 年,美國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思想,是運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推動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就出自“智慧地球”,只是把范圍縮小到一個城市。
在美國人仍把“智慧城市”當成概念時,日本人已經在藤澤市將其付諸實踐。
沿著日本30號國道前行,跨過引地川,右轉后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塊大大的路牌,上面寫著“藤澤智慧城”(Fujisawa SST)。
藤澤智慧城有點像科幻電影里的技術小鎮(zhèn),又有點像理想之城烏托邦。在城市入口處,光伏板和綠化帶并排鋪設。進入城區(qū)后,電動汽車靜悄悄地駛過,交通燈閃爍著不同顏色的燈光,還能發(fā)出如布谷鳥鳴叫般的清脆聲音。道路旁是清一色的灰白小樓,樓頂上鋪滿了深色的光伏板,商店和飯館的門口則立著顏色鮮艷的遮陽傘。每天下午五點,一個女聲會在城市廣播里柔聲提醒道:“孩子們回家吃飯的時間到了。”
可以說,藤澤智慧城既是一座集住宅、商場、診所、托兒所、養(yǎng)老設施于一體的綜合城市,又是一個融合綠色能源、節(jié)能設施、能耗管理等先進技術的智慧樣板。在這里,除了技術給人們帶來便利,人們還能隨時隨地感受到綠色和環(huán)保。
舊工廠成為智慧城
藤澤智慧城位于日本神奈川縣,占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相當于1/8個北京。在智慧城誕生前,這里曾是日本松下電器集團一家黑白電視機工廠的所在地。
20世紀末,由于松下電器的產能大量被轉移,包括藤澤工廠在內的一些老廠址被廢棄。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如何利用這些廢棄的地盤?當時曾有雇員提出,與其按慣例賣掉,不如把它利用起來作為企業(yè)的發(fā)展用地。
但發(fā)展什么呢?2007年,當這座工廠面臨搬遷時,正值日本新能源技術突破之際,實驗室層面的研發(fā)已經不能滿足技術發(fā)展的需求,日本希望尋找更大的空間將技術落地。于是,藤澤市便同松下電器商議,將這片土地建成綠色智能社區(qū),為新能源技術打造一個應用空間。
建設方案從2008年開始構思,2010年正式落地。之所以打磨兩年之久,是因為藤澤智慧城在規(guī)劃的同時還確定了人們在此生活的目標,即“生態(tài)+智慧”。
圍繞這個面向未來的目標,智慧城開始設計城市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和服務模式,保證上述設計都能體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既統(tǒng)一、又獨立”的能源系統(tǒng)就是智慧城的一大亮點。
所謂獨立,是指這里的獨立式建筑都配備了光伏板,每棟建筑上的光伏裝機容量為2.5千瓦左右,正常情況下可以滿足一戶的日常生活需要。考慮到日本地震等災害多發(fā),智慧城為住戶家安裝了大型蓄電池。
平時,太陽能轉化成的電能會部分儲存在蓄電池中,一旦因自然災害或其它原因無法發(fā)電,蓄電池能為住戶提供3天所需的基本電量。
所謂統(tǒng)一,是每戶人家連接著城市的智能電網,大電網會根據每個住戶的實時需要供電。如果出現(xiàn)用不完的多余電量,住戶則可將其賣給電力公司,在光伏發(fā)電不足時,住戶也能隨時從電力公司購電。
除了配備光伏板和蓄電池,藤澤智慧城還提出“綠色的交通運輸和出行方式”。人們在這里只能使用電動汽車、自行車和共享私家車,以減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藤澤智慧城還為居民設計了節(jié)能系統(tǒng)。除了住宅預設好的節(jié)水馬桶等常規(guī)裝置,節(jié)能系統(tǒng)還包括一個能源可視化系統(tǒng)。住戶可隨時通過接入社區(qū)網絡的智慧電視或社區(qū)App,看到自家能源消耗情況。
此外,可視化系統(tǒng)會接入中央控制系統(tǒng),系統(tǒng)每月將住戶用電情況生成報表,反饋給住戶。一起反饋的還有一份《生態(tài)生活建議報告》,以指導他們合理用能。
在完成設計后,松下電器聯(lián)合三井不動產集團、東京燃氣公司等17家日本企業(yè),建設了600棟智能房屋和400棟智能公寓,設計標準為600戶家庭(約3000位居民)。
樣板間成為好家園
從2014年開始,居民陸續(xù)入住藤澤智慧城。但作為未來新型城市的樣板,智慧城的游客數(shù)量遠遠超過預定的住戶人數(shù)。開放以來,這里已經接待了30000多位來訪者,其中1/4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
在小鎮(zhèn)管理中心,有20多位工作人員負責回答住戶和來訪者的各種咨詢,并負責管理日常事項。在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采集自各家各戶的能源使用數(shù)據。工作人員對其中的碳排放量最為驕傲,因為智慧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比20世紀90年代末下降了75%。
這項成績的背后,除了源于智慧城對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有效利用,還與公共建筑的節(jié)能措施密切相關。在這里,街道和房屋的布局有利于自然風的流動,人們可以借助附近海上來的清涼空氣降溫。
同時,街燈都安裝了感應器,無人經過時,街燈進入節(jié)能照明狀態(tài),當檢測到有行人經過時,街燈則會自動增加照明亮度。除此之外,建筑均安裝了節(jié)水裝置和雨水接收裝置,可以節(jié)省用水30%。
工作人員說,他們希望總結藤澤智慧城的經驗,打造出一個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城鎮(zhèn)模型。這個模型的的關鍵詞將包括社區(qū)、能源、安全和健康。而上述四點,都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在藤澤智慧城一一落地。
對于能源,足夠的太陽能、儲能和能效管理系統(tǒng),讓智慧城的能耗實現(xiàn)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于安全,這里建立了新型的社區(qū)安全保障——虛擬圍墻,利用高科技的局域聯(lián)網和監(jiān)控報警裝置及時向全體居民報警盜竊、侵害等犯罪案件,以及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對于健康,這里擁有社區(qū)綜合保健中心,可實行全天候全自動的健康檢測和疾病護理,對少兒和老人等特殊人群,照看和保健則更加細致;對于社區(qū),這里有一個人人可參與的社區(qū)生活網,居民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了解社區(qū)變化,發(fā)表意見、參與管理。
此外,社區(qū)居民高度自治也是智慧城的特點。
目前,松下電器和相關機構正計劃推廣藤澤模式,在橫濱市和大阪市建設兩座新的智慧城。宏偉的計劃能否落地,還將考驗建設者的智慧。
一直有人認為,由于成本高昂,智慧城模式很難復制。
從藤澤智慧城各家門口停放的私家車就能看出,這里的居民多是中高收入階層。不算地價,一個130平方米的獨立住房的造價為50萬美元左右,這要比附近普通的住房造價高出15%。所以說,復制綠色城鎮(zhèn)的模式不是那么簡單,畢竟,要讓烏托邦成為好家園,好技術很重要,好模式同樣重要。
作者: 來源:能源評論.首席能源觀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