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實際上,有條件的地區應更提前些,力爭更多省市在‘十四五’期間達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說,“國家要大力支持有條件的省市提前達峰。”周大地解釋說,這里所說的“有條件
去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
“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實際上,有條件的地區應更提前些,力爭更多省市在‘十四五’期間達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說,“國家要大力支持有條件的省市提前達峰。”
周大地解釋說,這里所說的“有條件”,絕不是什么都不干就能實現碳達峰。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地方只要努努力,就可以在“十四五”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很多省市有提前實現的條件。
“這個‘條件’是爭取來的,不是坐等來的。”周大地說,“個別條件好的地區,像北京,峰值的時候年消費煤炭近3000萬噸,現在已經降到500萬噸以內了。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實現碳達峰,但多數地方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
“十四五”規劃明確了減碳的方向,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文件中,并未細到每個行業、每個部門,或者哪個產品、哪種能源,今年、明年,甚至未來5年、10年分別要干什么。規劃遠沒有細到這個程度,我們還要在實踐中,逐漸調整步伐、完善措施、修訂目標。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要動員全國各行業、各領域的人共同努力。我們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但是具體應該在2025年實現還是2028年實現,現在誰都說不清楚。
設想一下,用30年的時間,把現在占80%以上的化石能源替代掉。時間很短,30年后也許我們電氣化程度更高,用電比現在更多。這個問題早晚要解決,早解決比晚解決好。
“所以‘十四五’必須邁大步,甚至有相當一批城市,爭取多數省市,包括很多重點行業,都應該實現碳達峰。”周大地說,“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部分省市已經明確提出碳達峰行動方案,其中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海南、青海、福建已提出率先實現碳達峰,或者推動部分城市,不同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十四五”期間怎樣把碳達峰問題真正落實下來,還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哪些地方可以提前達峰,哪些行業能夠提前達峰,哪些地方最晚必須什么時間達峰等,要有系統設計、全面規劃。
能源系統改革的重點在電力系統,電力系統改革要從過去僅強調市場化、強調競爭,轉到低碳轉型方面。改革要為解決問題服務,能源系統改革要把電力系統改革作為重點。
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可再生能源不安全。實際上,我們現在石油、天然氣進口量這么大才是真正的隱患。遇到能源問題就想回去找傳統能源來解決的思路已經落伍了。這些事情要從供電方、發電方、輸電方、用電方出發,用好現有條件,用好我們科技創新的能力,中國制造的能力,用好我們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共同解決低碳化遇到新挑戰。
低碳轉型不能一蹴而就,同時也時間緊迫,刻不容緩。現在搞可再生能源,搞光伏、風電、核電、生物質能,搞節能、儲能、地熱等都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機遇,在前進中解決好能源安全供應、平穩供應的問題。
作者:張雙虎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