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從9:1到1:9的逆轉,這就是現實挑戰。”談及江蘇省的碳達峰、碳中和,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一針見血。“要實現碳中和,江蘇省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應該在1:9左右,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是9:1。”朱共山認為,“要實現全國碳達峰,必須要有急先鋒站出來。江蘇省要做這個急先鋒,既需要推動能源系統全面實現低
“實現從9:1到1:9的逆轉,這就是現實挑戰。”談及江蘇省的碳達峰、碳中和,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一針見血。“要實現碳中和,江蘇省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應該在1:9左右,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是9:1。”朱共山認為,“要實現全國碳達峰,必須要有急先鋒站出來。江蘇省要做這個急先鋒,既需要推動能源系統全面實現低碳轉型,也需要整個經濟系統通過減碳去碳,尋找新的增長模式。”
供需兩端要協同“脫碳”
“首先要從需求側想辦法。”朱共山指出,要實現減碳、脫碳,江蘇省的第一要務便是加大需求側節能減排力度和系統優化。“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可以開發利用的熱源和電源,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控制手段,盡可能把需求和供給進行精準匹配,減少長距離輸送需求,高效清潔地滿足本區域內的冷熱和電力需求。在注重技術節能、結構節能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機構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創造全民參與的節能模式。”
“然后是供給側,要加大供應側的脫碳力度,加速能源全產業鏈脫碳創新。”朱共山指出,江蘇省要在2030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必須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供給,減少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依賴。“全省煤炭消費控制在1.95億噸標煤以內,與2019年持平。”在推進“減煤”的過程中,朱共山強調,要及時調整非化石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增加風電、光伏、核電、生物質能的裝機容量,試點布局高溫氣冷堆站,推進“外電入蘇”,重點建設“海上三峽”,大幅使用“江蘇綠電”,聚焦“4+4”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推動主要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減排。
電力系統還需加速變革
“煤電要‘減量’,但電力需求卻不會減少,相反還會不斷攀升。朱共山認為,這一過程中要大力支持和推動江蘇電力系統加快變革。“更多的終端用能部門,特別是難以脫碳的部門,如交通和供熱,需要通過電氣化或氫能脫碳,必須要通過電力系統的變革來化解電力供給的平衡問題。”
朱共山告訴記者,協鑫集團將抓住兩條主線拓展未來的業務布局:一是通過技術創新,盡快實現光伏度電達到0.15元上網電價;二是加快協鑫移動能源板塊建設,力推電動汽車的車電分離。
“‘十四五’時期,‘可再生電源+儲能’將成為全成本核算最廉價電源,對現有電力系統帶來優化性甚至是替代性的改變。這也是加快江蘇省電力脫碳步伐的關鍵。”朱共山表示,推動電力領域改革,充分發掘綜合能源系統中柔性和靈活可調度資源,制定合適的價格補償機制,鼓勵儲能設施和電動汽車參與電力市場的調峰與調頻,解決終端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間歇性、不穩定性問題,消納波動的風光發電資源,將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儲能技術應用、數字技術應用、能源互聯網建設等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重視金融、知識產權等配套規則
放眼“十四五”,朱共山認為,能源投資規則將得以重塑,新業態將不斷涌現。“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碳資產將會被很多企業當作核心資產,在降低企業履約和合規成本的同時,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并拓寬節能減排項目的融資渠道。未來,碳資產、碳交易、碳抵消、碳基金、碳融資、碳足跡評估、碳排放核查等新興業務將會涌現,建議金融機構為對碳中和有貢獻的重點企業,開放再融資綠色通道,助推企業科技創新步伐。”
朱共山提出,在鼓勵和幫助企業科技創新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知識產權。“建議在國家層面對知識產權加以保護。在政策層面,聚焦科技與知識產權保護,以政策和資金支持技術研發以及有關的重點企業、重點課題、重點技術人員、重點知識權保護,切實保障企業投入產出,保護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朱共山的腦海中,“十四五”時期低碳、零碳、負碳的“江蘇模式”“江蘇故事”正在醞釀,前景光明。“在零碳轉型領跑時代,江蘇省將會講好追求低碳轉型、低碳能力輸出和低碳合作的新故事。在一篇篇‘江蘇故事’中,也會有‘協鑫模式’‘協鑫故事’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美妙篇章。
作者:姚金楠 來源:國家能源局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