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邁向低碳經濟的利器。然而,對于一些依賴傳統化石能源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在還未做好經濟“加法”的情況下,如何做好碳排放“減法”,在保障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低碳轉型,成為這些國家亟待求解的難題。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國,近年來,中國在“一帶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邁向低碳經濟的利器。然而,對于一些依賴傳統化石能源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在還未做好經濟“加法”的情況下,如何做好碳排放“減法”,在保障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低碳轉型,成為這些國家亟待求解的難題。
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國,近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總體呈增長態勢。光熱發電,則是其中一張為人矚目的綠色名片。與光伏和風電相比,光熱發電是電網友好型的清潔電源,大規模并網不會增加整個電力系統的額外成本,且其每度電的碳排放僅為光伏的六分之一。同時,光熱電站自帶大規模、安全環保的儲能系統,能明顯降低未來電力系統對于儲能的需求。這對于處于經濟發展與能源轉型雙重壓力下的發展中國家來講,無異于量身打造。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電力供應中將有11%來自光熱發電。
位于摩洛哥瓦爾扎扎特的Noor光熱電站項目三期工程
自2006年12月,中國開啟光熱發電技術研究大幕,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已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2015年,為解決摩洛哥的電力供應問題,中國企業與西班牙公司組成的EPC聯合體開始著手建設Noor光熱電站項目。2018年8月15日,這座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Noor塔式光熱電站完成并網發電。據統計,該電站每年可為摩洛哥電網輸送5.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助力摩洛哥進一步擺脫能源困境。
中國光熱發電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仍舊面臨著投資額巨大、技術相對落后、缺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挑戰。借助與掌握光熱核心技術的西班牙公司合作,中國企業能否在幫助摩洛哥實現能源轉型的同時,突破技術壁壘、反哺國內光熱發電產業?在“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中,中國企業又該如何發揮中國新能源制造的優勢,帶動更多企業參與其中?
作者: 來源:鳳凰衛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