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隨著碳中和的推進,與其息息相關的能源行業正醞釀“革命”。“在我國推進碳中和的道路上,企業特別是能源相關企業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主體。”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能源企業要在這個過程中擔負起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帶動利益相關方共同采取“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行動。《中國經營報
2021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隨著碳中和的推進,與其息息相關的能源行業正醞釀“革命”。
“在我國推進碳中和的道路上,企業特別是能源相關企業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主體。”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能源企業要在這個過程中擔負起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帶動利益相關方共同采取“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行動。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4月20日,寶豐能源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應用項目正式投產。此外,作為連接電力生產和消費橋梁的國家電網也于近期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在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面臨諸多嚴峻挑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需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努力,這是挑戰。中國正在制定具體行動方案和采取具體措施,這是實現轉型的機遇。
任重道遠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開展務實合作、共同尋找答案和路徑,才能走向我們共同的可持續未來。”4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3060’”論壇上,解振華在致辭中說。
此前,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于4月15~16日在上海舉行會談,討論氣候危機所涉問題。會談結束后,雙方發表《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
“在碳中和共識達成后,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仍然不少。”解振華提到,雖然中國提出新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未來發展方向,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需要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另一方面需要大家攜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并逐步明確發展路徑。
記者注意到,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目標時間是30年,而美國是43年,歐盟是71年,相對而言時間更加緊迫。此外,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權衡發展與碳中和的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劉燕華說,我國目前仍處于資源型、能耗型產品占比相對較高的階段。我國當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處于全球比較高的水平,大量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這是個類似于脫胎換骨的過程。
事實上,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為主,占能源消費量的58%,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從資源稟賦來看,對中國而言,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困難程度要比其他國家更大。
能源革命
機遇與挑戰往往是共生的。回看歷史不難發現,人類的每一次重大發展期都離不開能源領域的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煤炭和蒸汽機為主體,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圍繞石油展開。如今,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碳中和似乎預示著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到來。”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梅德文說。
實現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而能源燃燒是我國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提到,能源活動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5.5%。由此可見,在碳中和的推動下,我國能源領域將進行一次新的革命。而在劉燕華看來,綠色能源是碳中和的根本出路。
中信證券研究顯示,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主要包括:電力生產清潔化,發展氫能源,交通和工業的電氣化、氫能化以及碳捕捉等。
我國當前時期確實也具備了發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土壤。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增光伏戶用裝機10.1GW,地面電站和工商業分布式的裝機規模達38.1GW;2020年新增風電并網裝機約71.7GW、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4820萬KW。當前,我國風電加光伏的總量已經突破5.3億KW。伴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走在了全球新能源發展的前面。
對于具體的實施路徑,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建議:“將終端電氣化、電力高比例零碳化確立為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工業行業節能增效和循環經濟,嚴控化石能源生產使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突破能源生產和消費關鍵技術瓶頸,優化國土空間提高碳匯能力。”
在解振華看來,我國推進碳中和的道路上,企業特別是能源相關企業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主體。
“能源企業要在這個過程中擔負起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帶動利益相關方共同采取‘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行動。”解振華說。
探索路徑
順應時代發展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氫能這種終極能源形態近期正在被多次提及。
“寶豐能源發起成立北京寶豐碳中和研究院,并前瞻布局光電、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加速推進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進程,積極為促進節能減排、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貢獻。”寧夏寶豐集團董事長黨彥寶說道。
4月20日,寶豐能源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應用項目正式投產。
寶豐能源氫能項目負責人王箕榮表示,該項目規模為已知全球單體規模最大、國內單套規模最大。包括200MWp光伏發電裝置、20000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首創將“綠氫”“綠氧”直供化工生產系統。
記者了解到,通過選用單套產能1000標方/小時的電解槽以及氣化分離器、氫氣純化等裝置系統,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至少可減少煤炭資源消耗25.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5萬噸。
在電解水制氫的工藝過程中,如何做到成本控制成為困擾電解水制氫的關鍵。對于成本控制,寶豐能源算了一筆成本賬,目前,寶豐能源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綜合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標方1.34元。下一步,企業將拿出全部的折舊資金和部分利潤資金,每年還將利用自有折舊資金,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將發電成本控制在0.068元/度、綠氫成本控制在0.7元/標方。
據介紹,作為能源領域的民營企業,寶豐能源計劃用10年完成50%碳減排,20年實現碳中和,力爭成為行業率先實現碳中和的企業,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型綠色制造企業。
看好氫能產業發展的不止寶豐能源一家企業。4月13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與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在中國石化總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以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為指引,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全方位協同,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綠氫、化工材料等多領域形成深度的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清潔能源應用市場。
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國石化將推動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為重要增長極的產業格局,未來,中國石化也將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
“目前具體的細節還在商討,未來隆基股份或將在中國石化加油站等區域與中國石化展開光伏、氫能方面的合作。此外,隆基股份也將關注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的相關產業。”隆基股份董事長李振國說道。
在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過程中,關鍵是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
記者了解到,我國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電網連接電力生產和消費,是重要的網絡平臺,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是電力系統碳減排的核心樞紐。
3月1日,國家電網對外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國家電網方面表示,將通過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和調度交易機制優化,著力做好清潔能源并網消納;推動全社會節能提效,著力提高終端消費電氣化水平;推動節能減排加快實施,著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推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著力集聚能源綠色轉型。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替代電量可達6000億千瓦時。
作者:李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