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10點,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舉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了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一是構建了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制度體系,先后出臺了《碳排放權
7月14日10點,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舉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了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一是構建了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制度體系,先后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制度,以及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等技術規范。二是穩妥制定配額分配實施方案。明確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我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趙英民表示進一步表示,2021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000家,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這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包括自備電廠在內的全國2000多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因此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
趙英民介紹,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于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配額免費分配而且與實際產出量掛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
談及碳價問題,趙英民介紹,從微觀和近期來看,碳價主要還是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從宏觀和長遠看,碳價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人民幣左右。
碳市場即將開市,中國的碳中和事業即將獲得新的金融助力,期間也會產生大量機遇,會讓大量公司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原標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碳價短期由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長期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
作者: 來源:財經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