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倒計時!碳價如何定?交易配額如何分?……

    2021-07-15 05:46:48 太陽能發電網
    ★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就會在發展當中占得有利先機。★對于其他重點行業領域,將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發電行業何以打頭陣?”“碳價如何定?”“交易配額如何分?”……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就會在發展當中占得有利先機。

    ★對于其他重點行業領域,將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

    ★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

    “發電行業何以打頭陣?”“碳價如何定?”“交易配額如何分?”……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對有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熱點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000家,經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根據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國碳市場將在7月擇機啟動上線交易。

    “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為何建設全國碳市場?

    趙英民指出,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碳市場管控的高排放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

    二是為碳減排釋放價格信號,并提供經濟激勵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和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轉型。

    三是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消機制,促進增加林業碳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保護補償,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四是依托全國碳市場,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并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了有效工具。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扎實做好全國碳市場各項工作,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法規、標準、管理體系。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

    “碳價的高低是個市場信號”

    碳市場啟動以后,社會普遍關注的是碳價。

    趙英民提到,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引導資金流動。這是碳市場追求的一個重要效果,因此碳價非常重要。

    從微觀和近期來看,碳價主要還是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從宏觀和長遠看,碳價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坦率說,碳價過高和過低都不好。碳價過低,將挫傷企業減排的積極性;碳價過高,也將導致一些高碳企業負擔過重。因此合理的碳價,既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決心和力度,又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激勵信號。碳價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因此出現碳價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劇烈波動,過高、過低都不利于碳市場的長期穩定運行。

    在全國碳市場的起始階段,碳價將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如何利用碳市場形成合理有效的碳價格引導企業減排?

    趙英民稱,目前,全國碳市場還沒有啟動,所以還不好說碳價是多少。但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左右。目前,在全國碳市場相關的制度設計中,我們考慮通過改進配額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機制等政策措施來引導市場預期,從而形成合理碳價。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方對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預期在逐漸上升,因此有關企業特別是配額短缺的企業,關鍵還是要從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的高度正確看待碳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碳價的高低是個市場信號,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就會在發展當中占得有利先機。”

    么,未來中國的碳價是否會逐漸與國際水平接軌?

    “中國的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這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一步。”趙英民表示,中國碳市場一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因此中國碳市場的啟動將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增添新的動力和信心,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借鑒。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目前全球大概有61個區域、國家或者地方的碳定價機制,其中31個是碳排放交易機制,30個是碳稅制度。這些制度都是獨立運行的,因此,一個碳市場就有一個碳價,這是很正常的。碳價都是由各自市場交易決定的,相互之間基本不存在顯著的碳價影響。趙英民稱,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還有《巴黎協定》的目標、原則和要求,降低關稅、減少壁壘、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

    “關于碳市場在不同市場之間或者不同國家之間如何銜接,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碳市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銜接,需要解決一系列復雜的法律、制度、政策、標準、技術等問題。目前,中方正在積極地推進《巴黎協定》第六條談判進程,推動構建《巴黎協定》下的全球碳市場機制。”趙英民補充道,各方應該在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規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的前提下,堅持多邊主義,攜手應對氣候變化,鼓勵和幫助確有需要的締約方開展包括碳市場在內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引導全球氣候行動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反對和避免單邊主義、單邊行動破壞當前來之不易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氛圍,從而保持全球氣候治理勢頭繼續向前。

    “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試點”

    從地方試點到全國碳市場上線,我國的探索經過了十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道,我國的碳市場建設從地方試點起步,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兩省五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先后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經驗。幾個試點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到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成果也體現在兩個方面,重點排放單位履約率保持很高水平,市場覆蓋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對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強化社會各界低碳發展的意識,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市場的設計原理是一樣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們在充分借鑒試點碳市場經驗基礎上,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有步驟地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在覆蓋范圍、準入門檻、配額分配方面的制度設計和試點市場有一定的差異。7個試點碳市場在納入的行業范圍、門檻也是根據各地的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各地溫室氣體控制目標、管理要求來定的。全國碳市場從發電行業起步,全國碳市場建設以后,我們工作重點轉向確保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效運行。地方的碳市場要逐步地向全國碳市場過渡。”李高說。

    同時,李高提到,目前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在全國碳市場建立的情況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試點,現有試點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同時做好向全國碳市場過渡的相關準備工作。

    “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

    全國碳市場為何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

    據趙英民介紹,這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這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包括自備電廠在內的全國2000多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因此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

    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因為要交易,首先要有準確的數據。排放數據的準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從國際經驗看,發電行業都是各國碳市場優先選擇納入的行業。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費多,所以這個行業首先納入,可以同時起到減污降碳協同的作用。

    對于其他重點行業領域,將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

    “結合國家排放清單的編制工作,我們已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的數據核算、報送和核查工作。因此這些高排放行業的數據核算、報送核查工作也是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為做好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的基礎準備工作,目前我們已經委托相關的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有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議。”趙英民說。

    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加快對相關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分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

    碳交易的前提是碳排放的準確量化。

    對此,趙英民表示,市場要進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礎是要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這也是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在連續多年開展各相關行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專門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核算和報告進行統一規范,對省級主管部門開展數據核查的程序和內容提出嚴格要求。

    按照現在的工作程序,在企業報告數據和省級生態環保部門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態環境部還組織了對地方的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的現場抽查。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的信息公開力度,要求企業公開排放情況。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業績,以信息公開方式加強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根據核查的情況看,總體來說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是符合要求的。”趙英民稱。

    如何保證配額分配公正合理?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保證數據質量?

    趙英民指出,在配額分配的公正性方面,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企業根據排放情況可以自行計算,得出應該獲得的配額數量。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對排放數據的核查結果乃至分到的配額有疑義的還可以復核申訴。在配額分配的合理性上,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于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配額免費分配而且與實際產出量掛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在配額分配制度設計中,考慮一些企業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出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愿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

    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二是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碳市場參與各方業務能力。三是加強監督指導,持續開展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幫扶,狠抓數據管理。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借助全社會力量對數據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從而提升全國碳市場的數據質量。

    “碳排放管理員”得到國家認證

    在全國碳市場的建設中,相關人才隊伍建設也極為重要。

    李高表示:“碳市場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專業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我們把加強碳排放領域、碳市場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相關人員的能力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組織編制了全國碳市場系列培訓教材,培訓教材涵蓋碳市場運行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還錄制了相關的視頻。專門針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機構,包括技術服務機構、技術支撐機構,包括參與碳市場相關的企業開展了能力建設培訓,初步計算超過60場。2019年10月至12月,組織相關支撐單位舉辦了8期17場次碳市場配額分配和管理系列培訓活動,也是為了發電行業的配額分配和碳市場啟動工作打好基礎。

    其中,配額分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剛剛接觸的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來講也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專門就配額分配有關內容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發電行業企業開展培訓,就這一項專項的培訓,參訓規模超過6000人次。此外,支持相關省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中心、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積極開展了大量的全國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培訓工作和活動。”李高稱。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也就是說,未來碳排放管理員是我國承認的一個職業。下一步要依托職業培訓來進一步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加強碳排放領域、碳市場相關人才隊伍建設,把這個重要渠道發揮好。

    “全國碳市場很快要上線交易,我們將以上線交易為契機,繼續深入開展覆蓋發電、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鋼鐵以及更多行業的能力建設培訓活動,設置更有針對性的專門培訓課程,讓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技術服務機構和企業的碳排放管理、碳市場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學習。”李高表示。

    同時,進一步加大支持和指導力度,支持相關行業協會、支撐單位加快推動規范碳排放管理員新職業的發展,鼓勵地方企業開展系統全面、形式多樣的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活動,全方位加大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通過各種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碳市場從業人員素質,包括管理、服務、核查機構的相關人員,在持續強化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數據質量方面進一步加強培訓,讓相關人員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管理要求、管理流程,通過這樣一些工作更好地支撐全國碳市場建設,為碳市場的平穩運行和進一步的擴大、深化打好人才基礎。


    作者: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香蕉大视频在线播放持久|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巨大xxxx做受孕妇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末成年ASS浓精PICS|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日本三级黄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岳打开双腿让我进挺完整篇| zzzzzzz中国美女|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个上面吃一个下免费|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人va在线| 男女无遮挡边做边吃视频免费|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