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0日,據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發布調查分析報告稱,按照目前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推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并一路上升。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影響,出臺了大量經濟刺激計劃,為“與能源相關的可持續復蘇措施”預留了大約3800億美
當地時間7月20日,據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發布調查分析報告稱,按照目前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推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并一路上升。
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影響,出臺了大量經濟刺激計劃,為“與能源相關的可持續復蘇措施”預留了大約3800億美元,僅占各國經濟刺激計劃的2%,這對于完成全球氣候目標嚴重不足。同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措施上的差距在拉大。
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
“恢復計劃在全球范圍內籌集的公共和私人資金遠遠低于實現國際氣候目標所需的資金。”在調查分析報告中,描繪了需要完成多少工作才能實現與氣候相關的目標的清晰圖景,但也提到,資金的短缺“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尤為明顯,其中許多經濟體面臨著特殊的融資挑戰”。
展望未來,國際能源署估計,根據政府目前的復蘇支出計劃,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將在2023年攀升至創紀錄水平,并在接下來的幾年繼續上升。這將使世界遠離國際能源署在其最近的全球凈零路線圖中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道路。
這些發現來自國際能源署新推出的在線工具——可持續復蘇追蹤器,該追蹤器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評估復蘇計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氣候變化。
國際能源署利用可持續復蘇追蹤器監測各國分配給可持續恢復的政府支出,然后估計這些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整體清潔能源投資,以及這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軌跡。追蹤器在其分析中考慮了800多項國家可持續恢復政策。
在整個疫情期間,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各國政府動員了16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其中大部分用于為家庭和企業提供緊急財政救濟,只有2%的總量被指定用于清潔能源轉型。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評論調查結果時說:“自從疫情暴發以來,許多政府可能已經談到了為更清潔的未來重建更好的重要性,但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只是把錢放在‘嘴’上。盡管氣候雄心壯志有所增加,但用于清潔能源的經濟復蘇資金僅占總數的一小部分。”
清潔能源投資中出現的明顯地域差異
在此前IEA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可持續復蘇》計劃中,制定了一項3萬億美元的綠色復蘇計劃,并建議在全球范圍內投入1萬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措施。根據該計劃,這筆支出將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并使世界走上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軌道。
調查分析報告稱,國際能源署可持續復蘇計劃中強調的所有關鍵部門都沒有得到政策制定者的足夠重視。目前的政府計劃只會在2023年之前將清潔能源的公共和私人總支出增加到每年約3500億美元——僅是該計劃設想的35%。
報告還認為,通過可持續復蘇追蹤器數據顯示,清潔能源投資中出現了明顯地域差異。大部分資金都在發達經濟體籌集,這些資金接近可持續復蘇計劃中設想的投資水平的60%。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其中許多的財政回旋余地有限,迄今僅動員了建議支出水平的20%左右。
“迄今為止宣布的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節能建筑和工業,在截至2023年的幾年內,每年撥給節能建筑和工業的復蘇資金約為1070億美元。例如,法國已經確定了一項與某些城市建筑能效提高相關的稅收減免。”報告稱。
5月18日,在國家能源署發布的排放道路路線圖中,國家能源署表示,實現凈零排放的路徑很窄,要想不偏離這條路徑,就需要立刻大量部署所有可用的清潔高效能源技術。“2030年世界經濟將比目前增長約40%,但能源消費卻減少7%。有必要在全球范圍內大力提高能效,使2030年之前能源強度每年平均降低4%,降低速度約為過去二十年平均水平的三倍,而來自化石燃料供應的甲烷排放也將在未來十年減少75%。”
“各國政府需要迅速增加支出和政策行動,以兌現他們2015年在巴黎作出的承諾。”法提赫·比羅爾分析道。“在復蘇期之后將清潔能源投資和部署推向更高的高度,以便讓世界走上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道路。如果我們現在采取行動的話,這條道路雖然狹窄但仍然可以實現。”
原標題:國際能源署報告稱,清潔能源領域僅占各國經濟刺激計劃的2%
碳排放量可能在2023年創新高
作者: 陳克遷 來源:南方電網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