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地方都發展可再生能源,行得通嗎?即使都發展,投入產出能一樣嗎?“地方或行業的碳達峰行動方案,需要在國家層面的總體框架內,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而不致引起匆忙表態,甚至是脫離實際的盲目表態。”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說。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
讓每個地方都發展可再生能源,行得通嗎?即使都發展,投入產出能一樣嗎?
“地方或行業的碳達峰行動方案,需要在國家層面的總體框架內,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而不致引起匆忙表態,甚至是脫離實際的盲目表態。”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說。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周宏春表示,“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統領后面內容的話。重點在于“統籌有序”,這是一個完整意思,既要統籌,又要有序。
他分析,如果說這句話有所指,可能是針對社會上一些沒有考慮統籌的、無序“搶先”的做法而言的。如每個地方都要碳達峰、碳中和,每個企業都要碳達峰、碳中和,這是“一刀切”的理論“先行”,是一些行業“一刀切”做法的理論基礎,與國人所謂的常識“因地制宜、因時而動”等是背道而馳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無序,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周宏春說,搶先表態,搶先起跑,這在運動會田徑賽中屬于違規行為。而做的人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了不起。其結果是帶動不少地方、不少行業紛紛表態。這種沒有經過認真研究就表態、沒有具體方案就表態的做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但需要避免成為一種風氣,否則就會“空話滿天飛”。
周宏春分析說,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這是2020年12月16-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也是今年工作中的八項重要任務之一。盡快出臺中央層面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既是統籌布局的需要,也是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需要。
周宏春分析說,“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是要求全國統籌協調、綜合平衡,而不是每個地方、每個行業都要碳達峰、碳中和。其中的道理是,每個地方的資源稟賦不同,如有些地方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而有些地方卻缺乏,“讓每個地方都發展可再生能源,行得通嗎?即使都發展,投入產出能一樣嗎?”
周宏春坦言,“運動式”的用詞,在之前黨中央、國務院文件中基本沒有見過。他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運動式的“減碳”呢?背后的原因值得認真研究。他舉例說,所謂運動式,“大躍進”時大煉鋼鐵,全國上下到處都要煉鋼鐵,一些小縣城甚至小鎮也要大煉鋼鐵。由于缺乏原料、缺乏高爐,群眾要“砸鍋賣鐵”支持煉鋼鐵。后來許多匆忙上馬的鋼鐵廠下馬了,成了“夾生飯”,不僅浪費了資源,也影響了群眾生活。
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先立后破”,周宏春分析說,碳中和是一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先立”的內容也是多層次的,有制度層面的“先立”,即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也有產業層面的“先立”,包括從能源上看應當有序地推進建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不能強調“壓產能”而不讓群眾消費。
另外,從產業布局看,應當保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的產業不能關停,“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不能關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項目不能關停,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貧困地區脫貧后國家資助的“五年”扶持項目不能關停。公眾層面的“先立”即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作者: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