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將在成都召開。論壇將探討并向社會傳遞數字碳中和五大基本內涵,即數字空間唱響“雙碳”發展主旋律、數字平臺推動生態文明進入新境界、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驅動低碳轉型新跨越、數字生活引領綠色低碳新風尚,積極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凝聚共識,發揮互聯網技術與
9月7日,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將在成都召開。論壇將探討并向社會傳遞數字碳中和五大基本內涵,即數字空間唱響“雙碳”發展主旋律、數字平臺推動生態文明進入新境界、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驅動低碳轉型新跨越、數字生活引領綠色低碳新風尚,積極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凝聚共識,發揮互聯網技術與資源優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綠色;有陽光的地方,就能清潔發展。”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的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將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第一主角。基于這一根本邏輯,太陽能(9.200, 0.58, 6.73%)光伏發電的意義已經十分明顯。
光伏發電對環境最友好
長久以來,劉漢元為清潔能源革命、碳中和鼓與呼。劉漢元表示,中國是全世界發展變化最大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壯大,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消費大幅上升。
環境和資源不可持續,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方式也帶來了發展不可持續和霧霾等環境問題,“經過科學分析,我們得出,光伏發電是最有可能成為人類可以永續使用的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環境資源最友好。”劉漢元強調,通威于2006年底就堅定不移地進入了光伏行業。
當前,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是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光伏發電基本實現平價上網
劉漢元表示,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每桶原油10美元左右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每年發出的電力,相當于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
十余年間,中國光伏產業從以往的關鍵原材料在外、關鍵設備在外、90%以上的市場在外的“三頭在外”。到今天,中國高純晶硅產量全球第一,占全球產量的65%以上,電池、組件產量占全球產量的70%以上,核心設備幾乎全部實現國產化,設備、產能、規模、成本、技術走到全球前列。
在劉漢元看來,我國的石油外貿依存度高。2020年,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在中國進口的原油中,約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國家能源安全、外匯儲備面臨著風險。
劉漢元認為,從國家戰略安全角度考慮,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范未然是必然選擇,通過加快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發展,用10年到20年時間,實現能源增量70%以上、存量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或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由此徹底實現中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對于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劉漢元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不管是《京都議定書》還是《巴黎協定》,都是全世界希望通過努力,使氣候變化控制在人類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成本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今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十四五”期間,預估光伏發電的成本還會下降三分之一以上,“毫無疑問,光伏發電將會成為全世界最低成本的能源供應生產方式。”
作者:胥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