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科林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科林”)發布公告稱,為推進代建的山東菏澤2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和西藏山南隆子縣20萬千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的出售事宜,該公司擬通過簽署《債務豁免承諾函》對上述電站產權方豁免部分債務。*ST科林所屬行業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以前主要進行地面光伏電站、
11月8日,科林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科林”)發布公告稱,為推進代建的山東菏澤2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和西藏山南隆子縣20萬千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的出售事宜,該公司擬通過簽署《債務豁免承諾函》對上述電站產權方豁免部分債務。
*ST科林所屬行業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以前主要進行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近期出售多個EPC光伏電站。
*ST科林并非孤例。今年以來,協鑫新能源、東方日升、晶科科技、亞瑪頓、蘇美達等光伏上市企業均發布過出售光伏電站資產的公告,光伏電站資產交易市場持續火熱。為了加快資金回籠,不少光伏企業的經營方式也從投資—開發—建設—持有—運營,轉變為投運后轉讓。
最活躍——交易數量超800筆
11月初,江山控股稱,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擬出售其持有的7個光伏項目的全部股權,合計金額約2.42億元。2020年至今,江山控股已經出售了12個光伏項目,合計容量超30萬千瓦。若上述交易順利完成,江山控股持有的光伏項目數量將降至17個,合計容量約53萬千瓦。
10月底,東方日升也對外披露,公司全資公司Merredin Solar Farm Nominee Pty Ltd.擬將其持有的澳洲Merredin Solar Farm 13.2萬千瓦光伏電站轉讓,交易價約8.72億元。這是東方日升今年第二次公開轉讓光伏電站資產。上半年,該公司將持有的寧海新電、五蓮京科、銅鼓銅升合計13.5萬千瓦的光伏電站資產進行了轉讓。
東方日升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表示,截至9月末,該公司其他應收款與2020年度期末相比增長110.19%,主要是因為出售光伏電站形成的應收股權轉讓款及應收電站項目公司往來款增加所致。
有統計顯示,2006—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我國披露的新能源電站資產交易數量超800筆,總規模達到458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資產交易數量超600筆,合計容量超2880萬千瓦。目前,光伏電站資產交易是可再生能源電站資產交易中最活躍的類型。
新思路——轉變原有開發模式
在出售光伏電站資產的企業看來,回籠資金是出售光伏電站資產的主要目的。
*ST科林表示,受光伏發電行業提質增效、補貼下降等市場形勢變化,平價上網相關政策壓力的影響,以及自身資金流動性緊張等多種因素疊加,面臨較大債務壓力。為盡快解決上述問題,希望抓住現階段光伏電站轉讓及出售熱潮的契機,繼續推進代建光伏電站的處置工作,加快回籠資金,解決因代建EPC光伏電站建設運營產生的相關訴訟事項、解除公司大額擔保義務。
晶澳科技也指出,該公司持有的光伏電站資產有帶補貼電站,補貼資金收回時間較長。出售既有補貼光伏電站資產,相當于提前回收拖欠的補貼資金,可以整體改善公司電站業務的現金流狀況。除此以外,可以將資金用于開發建設平價電站,使資產運營更加高效,符合開發、持有、轉讓的業務模式。
東方日升稱,目前在電站環節,按照“適當持有、滾動開發”的總體發展思路,希望與電站意向收購方積極探討電站處置多樣化方式。出售光伏電站資產有利于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有助于回收光伏電站建設資金,回籠資金后,能夠繼續用于新的光伏電站建設,提高在全球光伏電站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及影響力。
一位參與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光伏發電平價時代的到來,光伏企業將改變此前的發展模式,不再以電站持有規模論英雄,而是通過開發平價光伏電站,帶動組件銷售,建成并網后轉讓,同時負責運維,實現“一石多鳥”。
新格局——聯手央國企共謀發展
光伏電站買方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包括國家電投、中核集團、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國投電力等。
普華永道等多家行業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未來,普通地面光伏電站行業規模化整合趨勢明顯,集中度將越來越高。這是由于集中式光伏項目規模通常較大,從項目申請、建設開工到運營退出,生命周期跨度大。除了要求較高的專業運營能力外,也十分看重融資能力,一些投資運營方在項目現金流上將面臨壓力。
在我國,雖然民營企業率先進入光伏市場,技術優勢明顯,項目開發經驗豐富,但也面臨融資成本較高,資金實力不足的問題。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大唐集團、中國石油、中國華電等紛紛發布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推進光伏產業的發展,這為民企和央國企的合作提供了現實基礎。
“在光伏電站交易市場持續繁榮的情況下,民企、央國企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民企提供有競爭力的組件產品,開發、建設光伏電站,而央國企在資金和管理上提供支持,促進光伏新增裝機提升,助推產業成熟發展。”上述專家說。
作者:董梓童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