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硅片“雙龍頭”紛紛宣布產品降價,打破了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持續強勢的市場預期。11月30日,隆基股份率先宣布下調硅片價格,下降0.41-0.67元/片,降幅約為7.2%-9.8%。而就在隆基股份降價后的第三天,中環股份也隨之宣布下調硅片價格,下降0.52-0.72元/片,降幅為6.04%-12.48%。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分
光伏硅片“雙龍頭”紛紛宣布產品降價,打破了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持續強勢的市場預期。
11月30日,隆基股份率先宣布下調硅片價格,下降0.41-0.67元/片,降幅約為7.2%-9.8%。而就在隆基股份降價后的第三天,中環股份也隨之宣布下調硅片價格,下降0.52-0.72元/片,降幅為6.04%-12.48%。
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分別是“M10聯盟”和“M12聯盟”的核心企業,兩家龍頭企業的降價足以說明硅片持續漲價預期已經被打破。
在G1和M10規格上,“降價追隨者”中環股份的價格均要小幅低于隆基股份,似乎一場硅片價格戰已經正式打響。
硅片龍頭的降價就好像一顆信號彈,后續極有可能帶動其他硅片企業跟隨降價。根據此前的測算,在硅料持續漲價的情況下,硅片企業的利潤僅有個位數。如今大幅下調售價后,部分硅片企業很可能即將進入“負利潤”時代,各企業間的競爭將會顯著加劇。
在芯鋰話11月1日發布的《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一場風暴已經開始積聚?》一文中,我們曾對光伏產業鏈現狀進行了深度剖析,并明確指出光伏行業的內卷是由于中游硅片企業擴產催生的,在規劃產能明顯大于實際需求的情況下,一場硅片企業的“風暴”或將開啟。
如今事情的發展似乎正朝著我們的預期邁進。硅片“降價風暴”下,光伏產業鏈將發生哪些變化?誰又將會成為光伏產業鏈下一個投資熱點呢?
/ 01 /
“降價風暴”來襲
硅片降價帶來的最大改變在于:硅片企業失去了向下游傳導硅料漲價壓力的能力。
正如此前文章分析的那樣,光伏內卷的誘因在于硅料價格的持續上漲,而促使硅料上漲的動因實則是中游硅片企業的瘋狂擴產能。
尤其在很多新晉光伏企業寄希望于通過M12硅片彎道超車的情況下,紛紛對上游硅料進行長單鎖定,從而加劇了硅料環節的供需失衡。
在光伏產業鏈中,硅片是鏈條的中游核心,因此具備向下傳導硅料漲價壓力的能力,這就導致硅片價格也隨著硅料持續上漲。由于組件企業的直接客戶是終端電站客戶,普遍是投標的結果,因此幾乎喪失了對其的議價能力,導致光伏產業鏈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廠的利潤空間早已被中上游壓縮殆盡。
來源:硅業協會、Solarzoom,東吳證券研究所
這也是為何在光伏持續景氣的情況下,硅料企業和硅片企業股價都在持續上漲,而下游電池片和組件企業的股價卻并未有太大變化的原因。
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界限,就好像再強大的公司其股價也有下跌的一天。當光伏產業下游產品價格已經不具備繼續下降的空間,甚至組件企業集體呼吁規避“漲價潮”的時候,此前的供需天平就已經開始慢慢發生了傾斜。
硅片企業產能持續擴增,這是建立在訂單持續增加的基礎上,但當下游失去了盈利空間,沒有人再愿意去接單,那么新增產能無法消化,只會造成硅片產能過剩。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硅片企業的整體產能利用率僅約七成,合計產能約235.2GW,但最終產量卻僅有167.7GW。在這樣的情況下,2021年的預計產能還要比2020年擴增50%以上。
新增產能的設備是需要大量投資的,為了收回成本就必須持續出貨,這也就造成了硅片龍頭企業開始降價的情況。
硅片“降價風暴”已經來襲。之所以稱之為風暴,除了會讓硅片企業陷入價格戰外,更重要的是極有可能將會從本質改變整個產業鏈的市場預期。
作者:林曉晨 來源:讀懂財經新能源組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