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山東省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光伏發電海域使用立體確權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鼓勵各市因地制宜探索利用已確權的養殖用海、鹽田用海區域,科學布局光伏發電項目。提高海域資源利用效率、支持海上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業界一直有觀點認為,繼地面電站和屋頂光伏后,漂浮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第三大支柱
2021年12月27日,山東省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光伏發電海域使用立體確權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鼓勵各市因地制宜探索利用已確權的養殖用海、鹽田用海區域,科學布局光伏發電項目。提高海域資源利用效率、支持海上光伏發電產業發展。
業界一直有觀點認為,繼地面電站和屋頂光伏后,漂浮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產業的“第三大支柱”,海上光伏是其主要應用場景。一方面,這些年內陸非耕地基本上都得到了開發,光伏用地日趨緊張,而海域面積寬廣,開發的空間相當可觀;另一方面,海上日照充足且無遮擋,布局光伏有天然的環境優勢。
今年7月,在杭州舉辦的“發展海洋新能源產業技術論壇”上,國內首個近海領域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實驗成果揭曉。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表現良好,預計明年會進行小規模建設并網。
“光伏下海很有必要,但要注意整個系統的經濟性、結構安全性、面對極端惡劣天氣的適應性以及產業的規范性等一系列問題。”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趙西增教授于論壇上發表演講稱,“邁出海上光伏產業發展的第一步非常不容易,需要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設計院、生產企業參與進來,讓海洋光伏真正的發展下去”。
有資料顯示,我國可利用海域超300萬平方米公里,理論上可發展近7億千瓦(700GW)海上光伏。
據了解,金能科技全資子公司準備在山東青島建設的1GW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兼容發展海水漁業養殖和生態旅游,總投資超40億元,投資回收期為11.63年。建成后,每年可發電約12億度,二氧化碳減排135萬噸。
關于此次“跨界”進入光伏產業,金能科技表示,該項目能適應地區電網的發展,進一步優化公司電源結構,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漂浮式和樁基固定式是水上光伏最常見的兩種應用形式。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漂浮式光伏具有不占用土地、發電量高、不破壞水域環境等優點,相較而言,發展前景更廣闊,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60GW以上。
且亞洲正成為海上光伏的主力市場,國內有如臺州130MW華能清港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國外如韓國正在其西南海岸,計劃開發近2.1GW的漂浮電站。
此外,浙江省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浙江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修改稿)》征求意見已結束,其中特別提到:鼓勵光伏風電用海立體分層設權,拓展海域立體利用空間;鼓勵利用圍海養殖區、近海灘涂區、圍而未填海域等海域空間建設灘涂光伏項目。
未來,隨著各地政策出臺,國內海上光伏行業或將迎來一波發展高峰。
作者: 來源:環保在線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