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風電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圍繞“雙碳”目標、能源行業、綠色金融等方面提交了十余項提案,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一攬子建議。為了加快風能開發,促進產業發展,武鋼建議,以縣級為單位,統一規劃、統一分配、統一開發,落實到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風電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圍繞“雙碳”目標、能源行業、綠色金融等方面提交了十余項提案,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一攬子建議。
為了加快風能開發,促進產業發展,武鋼建議,以縣級為單位,統一規劃、統一分配、統一開發,落實到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盡快推動示范先行;同時及時完善標準、簡化手續,掃除風電下鄉可能遇到的各種非技術障礙。
針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新能源配置儲能閑置和資源浪費的情況,武鋼建議,綜合考慮市場需求、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科學要求確定儲能配置方式和比例,鼓勵共享儲能模式。同時,明確已配置的電源側儲能獨立運營機制,提升儲能經濟價值,實現新能源與儲能的和諧發展。
建議實施風電下鄉“整縣推進”
經過多年發展,風電下鄉目前已具備充分的技術、產品能力和項目經濟性,但從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角度來看,現階段風電下鄉還面臨著項目零散、審批和并網手續繁瑣、用地緊張等問題,不能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不利于風電下鄉工作的高效落地和推進。
在武鋼看來,風電技術日趨成熟,即使不考慮政策補貼,我國大部分陸上地區風電項目也已具備可持續的經濟效益。風電下鄉應充分借鑒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政策,實現風電資源的最大化和規模化利用。
對于風電下鄉,武鋼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整縣推進,示范先行。建議由能源局和農業部聯合出臺政策鼓勵以縣、鄉、村為單位的分布式風電項目建設整體規劃,統一分配、統一開發,落實到村。每個縣域由一個投資開發主體(專業風電開發企業)負責開發建設,每個村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裝機規模,村集體通過土地、勞動力入股、個人出資等方式與企業開展合作,村民經專業培訓后可參與部分運維工作。建議國家能源局聯合中央農辦等部門聯合發文,先行組織申報一批示范項目,探索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模式。由企業和市縣政府聯合申報,從項目的技術、經濟、社會效益以及對地方的貢獻度等維度進行評審,通過的項目給予土地、融資、并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二,完善標準,簡化手續。建議由國家能源局牽頭組織《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回頭看”行動,全面調研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從根本上掃清風電下鄉可能遇到的非技術障礙,降低投資者負擔。
針對風電下鄉可能面臨的與鄉村環境共融的問題,武鋼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的風電技術已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風機可以根據葉輪旋轉頻率以及環境光照強度,主動調整風機運行狀態,控制光影閃變頻率,還可以基于聲源模型和傳播模型,直接預測并控制指定點位的聲壓等級,達到風場收益與環境友好性之間的平衡。
為了提高風電下鄉的可行性,武鋼建議,風電下鄉最好和當地的國網公司密切合作,與電網形成有機配合,比如可以配套一定的儲能,或者根據它的負荷曲線搭配風、光比例,進行統一規劃,效果可能會更好。
圖說:金風科技建設的風電項目圖說:金風科技建設的風電項目
建議科學配置儲能,提升儲能利用率
儲能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我國現在也開始重視新能源的儲能配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新能源的儲能出現了市場錯配。國內部分省份出現了要求新能源高比例配置儲能的現象,同時,由于缺乏電源側儲能運營的配套市場機制,部分城市已投運電源側儲能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造成儲能配置浪費和不均衡。
武鋼指出,2019年以來,國內多省市陸續出臺新能源配置儲能政策,儲能配置比例多在10%-20%之間,但大部分地區配置比例未經詳細測算,高度相似的配置比例未充分考慮地方需求,在平價時代給新能源企業經營帶來了極大壓力。此外,由于缺乏獨立儲能市場運營機制,部分城市已投運電源側儲能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造成儲能配置嚴重浪費和不均衡。
對此,武鋼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調整儲能配置政策,引導儲能合理布局。建議地方能源主管部門避免當前“一刀切”的儲能配置方式,建議由電網提出科學的配置方案,從5%開始有效到大,根據實際運營效果的實踐,逐步提升容量,根據區域需求提出儲能配置要求,引導儲能合理布局和有序發展,促進新能源與儲能和諧發展。
第二,擴大靈活性資源范疇,鼓勵儲能靈活配置模式。鼓勵多種儲能靈活配置模式,采用電源側和高載能負荷測共同承擔儲能配置,改變當前普遍以電化學儲能應用模式為主配置要求,因地制宜采用多種儲能模式。
第三,建立新能源配置儲能市場機制。建議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需求,由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引導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建立適合于新能源配置儲能的市場機制,鼓勵共享儲能模式,明確已配置的電源側儲能獨立儲能地位,科學評估儲能配置規模和儲能服務價值,改變當前儲能作為純粹成本投入而難以價值變現的現狀。
儲能為什么會在現實中陷入尷尬境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高成本導致的投資商“算不過賬”來。武鋼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商因為去補貼以后,電價就是基本的標桿電價,本身成本壓力很大,再配百分之二三十的儲能,投資收益就過不去。儲能是個好事,從長遠來看,新能源離不開儲能,堅強電網離不開儲能,但是一定要循序漸進去發展。”
當前的新能源跟儲能最理想的配合是什么樣的呢?武鋼表示,國家戰略已經很明確,風光儲荷要實現一體化,降低電網的高峰負荷,提高低谷負荷,根據用戶的用電曲線盡量滿足用戶用電需求。相信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加,儲能行業的產業化、規模化會大幅提升,成本降低指日可待。
作者:陸肖肖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