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30億元的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如東、長三角區域零碳能源示范中心項目再次“花落”如東;如東縣風電、LNG、光伏等產業其勢已成,總規模達到千億級,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縣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近年來,江蘇如東縣一手抓產業,一手建平臺,全力搶占未來零碳產業競爭制高點。
加快搶灘氫能新賽道,著力做大做強
總投資30億元的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如東、長三角區域零碳能源示范中心項目再次“花落”如東;如東縣風電、LNG、光伏等產業其勢已成,總規模達到千億級,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縣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近年來,江蘇如東縣一手抓產業,一手建平臺,全力搶占未來零碳產業競爭制高點。
加快搶灘氫能新賽道,著力做大做強現有優勢能源產業,在“雙碳”目標下,如東高質量發展的脈絡日益清晰。據介紹,作為“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如東現有風能資源可開發規模超千萬千瓦。目前已開發563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483萬千瓦,建成三峽如東、國信、國電投、中廣核等海陸風電場共30座。“十四五”期間,如東還將開發海上風電規模近500萬千瓦,有望到2030年,建成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在洋口港陽光島上,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已建成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噸級LNG接收基地,現有LNG儲罐6座,總罐容108萬立方米,高月均日可連續1個月持續供氣3500萬立方米,全年可為長三角地區穩定供應天然氣超90億方。坐落于如東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的通威漁光互補項目,是全國首個漁光互補項目,該項目結合通威農牧和新能源板塊,上產出清潔能源,下產出綠色健康水產品,實現了土地綜合利用。2021年,如東77家風電及其裝備產業鏈企業實現應稅銷售超600億元。
小洋口風電母港已建成的一期核心功能區,可滿足5000噸船舶全天候出海。2021年以來,累計發運海上風電重裝設備超百萬噸,為沿海海上風電項目加快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建成江蘇沿海第一條海上風電并網輸電專用通道——500千伏驥能變全站,可為如東地區提供約2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送出能力,支撐如東未來遠海風電場高效開發建設,風電裝備產業園、區域天然氣交易中心以及全國首家縣級風電產業聯盟等服務產業發展的載體平臺。“基于以上這些‘好底子’,如東有信心在國家戰略決策中積極探索,走出屬于自己的‘如東路徑’,為實現‘雙碳’目標當好‘碳’路先鋒。”如東縣發改委副主任張俊說。
3平方公里的陽光島上,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正在罐體施工中,協鑫匯東LNG接收站項目進入開工前準備階段,如東洋口港LNG接收站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中石油江蘇LNG四期工程即將啟動……當前,如東正加快謀篇布局建設全國最大的LNG能源島,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LNG接卸基地、儲備基地、供應基地和銷售中心。未來,陽光島上所有能源項目建成投運后,該島年接卸規模將突破2000萬噸。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如東將牢牢把握這一“風口期”,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積極探索海上風電+制氫、儲能、海洋能、海洋牧場等模式,大力發展冷能利用、天然氣發電、裝備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產業鏈,全力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
面對“雙碳”發展的巨大機遇和挑戰,如東聚焦產業集群發展,力推“強鏈”工程,有力補足遠海海上風電運維關鍵環節。目前,上海電氣已在如東注冊成立了海上風電專業運維公司,并委托上海振華重工啟動了全國首個深遠海SOV運維母船的制造。相比于傳統交通船,運維母船將具備更強作業能力、更大存儲空間、更低單位油耗強度、更長距離航行和作業時間等顯著特點。同時,上海電氣擬通過在如東打造深遠海SOV生態港來填補我國深遠海風電產業運維板塊的空白,將對我國海上風電走向藍海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近日,如東入選國家能源局公布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如東縣將按照試點要求,力爭在2023年前,實現公共機構、工商業廠房、農村屋頂建成光伏發電比例分別達到50%、40%、30%和20%,努力躋身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開發示范縣。
“以風電和LNG為主體的綠色能源產業已成為如東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我們將持續加大開發建設力度,確保‘十四五’期末,風電及其上下游產業年應稅銷售超過700億元,年上網電量達到150億千瓦時,LNG年接卸能力突破3000萬噸。同時,加快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綠色能源產業格局,力爭在綠色能源綜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指出。
作者:徐書影 湯建榮 王繼亮 來源:金臺資訊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