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數年前上一波熱潮不同,戶用光伏行業現已從高補貼走向平價上網時代。如何避免金融杠桿盲目加碼、小散企業卷款跑路等亂象再次發生,實現多方共贏,仍需政府定好位、金融機構把控好風險,企業對新商業模式探索也必不可少。
高成本低收益等難點尚未解決
從屋頂光伏自身情況看,屋頂光伏整縣推進還存在屋面利用率低、戶用光伏運營年限受限、電站運維
與數年前上一波熱潮不同,戶用光伏行業現已從高補貼走向平價上網時代。如何避免金融杠桿盲目加碼、小散企業卷款跑路等亂象再次發生,實現多方共贏,仍需政府定好位、金融機構把控好風險,企業對新商業模式探索也必不可少。
高成本低收益等難點尚未解決
從屋頂光伏自身情況看,屋頂光伏整縣推進還存在屋面利用率低、戶用光伏運營年限受限、電站運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率低等難點難以解決,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模式。
一些企業資金、技術實力不足,內部缺乏規范和管理,為搶占市場過度或虛假宣傳,提供的光伏產品質量不過關、設備安裝不規范、后期運維服務跟不上,存在巨大安全隱患,侵害群眾利益。甚至還有些企業無資質,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2021年12月21日,河北省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戶用光伏和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問題排查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在戶用光伏和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中,“侵害農民利益的情況”“假借光伏開發名義進行欺詐”等情況,將被列入排查的主要問題清單。
一位資深民企分布式光伏負責人介紹,以前光伏領域已經探索出了成熟的模式,包括全款模式、貸款模式或者是租屋頂的模式,但整縣推進試點后,以前的模式就被推翻了。大家都在盯著這塊蛋糕,民企也只能抱著央企的大腿來過日子,為央企做市場開發和安裝業務。目前,不管是央企租居民的屋頂,還是居民租央企的設備,兩個模式大同小異,都是居民出屋頂央國企出設備,然后共同出資來建設,共享發電收益。
業內人士介紹,分布式光伏的利潤已經很透明了,2017年、2018年左右的全款模式,毛利大概在6%—7%的水平,后來轉到光伏貸之后,綜合毛利在10%左右。現在和央國企合作,最后毛利能達到10%就不錯了,但還需要刨去多項成本,公關費用也比較高。
分布式光伏圈地運動背后,企業能獲得的收益并不高,因此并非所有能源央國企都愿意參與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光伏業務負責人表示:“現在分布式光伏都不愿意接,我們院也不愿意去做了,這塊推動不了,屋頂屬于各個單位,協議很難談,而且確實可能沒有啥利潤。”
租屋頂、融資租賃模式快速推廣
據了解,正泰電器旗下的正泰安能、中來股份旗下的中來民生開始探索全新模式,采取租用老百姓屋頂的方式自建電站,不再讓老百姓貸款,意圖從源頭降低老百姓的風險。2019~2021年這三年間,租屋頂模式,因為無貸款、收益固定而受到老百姓歡迎,開始在市場上快速推廣開來。
這種模式可能存在的問題在于,用戶不一定會主動承擔對電站保管和維護的責任。一些農戶甚至直接在光伏板上進行晾曬,導致光伏熱斑效應,組件轉化率下降或組件損毀的風險就轉嫁給了企業,增加了企業運維的難度與成本。
一些新進入行業的企業,開始采用融資租賃的模式。相對于租屋頂模式,融資租賃的模式能調動戶主積極性、愛護自家屋頂,利于企業運維,而運維好電站反過來又能保障老百姓的收益。
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會秘書長馬獻立表示,分布式光伏尤其是戶用光伏是民生工程,投資開發過程中各環節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必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重視。針對辨識能力弱、專業知識欠缺、抗風險能力差的農戶群體,一位從事新能源業務的資深律師認為,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要加強日常宣傳,特別是對常見的欺詐方式和諸如“光伏貸”等風險較大的開發模式予以警示和提醒。
作者: 來源:《能源產業聚焦》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