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白宮網站發布《針對進口東南亞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臨時性延期免稅的授權和緊急狀態聲明》。該聲明稱,拜登援引《1930年關稅法》318條款,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部分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實施為期24個月的免關稅措施。
早在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就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將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規避”關稅的做
6月6日,白宮網站發布《針對進口東南亞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臨時性延期免稅的授權和緊急狀態聲明》。該聲明稱,拜登援引《1930年關稅法》318條款,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部分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實施為期24個月的免關稅措施。
早在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就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將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規避”關稅的做法發起反傾銷調查,欲對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產品和組件加征高額關稅,力求“精準”打擊中國太陽能企業。但拜登當前的舉措,相當于按下了關稅“暫停鍵”。美國商務部官員也表示,調查將繼續進行,但調查結果導致的任何關稅都將在24個月的暫停期結束后開始。
前后不足3個月,美國僅僅針對太陽能產業的關稅立場就發生明顯的搖擺,既是迫不得已,也是有意為之。
美國有迫在眉睫的經濟需要。白宮聲明強調,預計到2022年和2023年,新增的太陽能產能將占美國電力行業新增產能的一半以上。但是,美國國內缺乏太陽能電池及相關組件的生產能力,四分之三的進口依靠東南亞國家。臨時性免稅措施,可以讓美國降低國內太陽能產業鏈斷裂的風險,確保清潔能源的電力供應。此外,在美國通脹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暫免關稅做法可以幫助美企減少太陽能發電成本,減輕公共事業部門的支出壓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通脹走高。
拜登鞏固國內政治的現實考慮。雖然在“鐵銹帶”的太陽制造商、工會力量的慫恿下,3月美國商務部發起相關調查,但仍有依賴進口材料和零部件的太陽能企業、部分國會議員反對加征關稅措施,認為其增加企業成本,損害就業機會,提高消費者成本。拜登的做法,可以很好地平衡此前商務部“鷹派”立場,兼顧兩類利益團體的訴求。此外,免關稅措施有助于清潔電力的推進,支撐拜登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重要政治資產。這些均有利于拜登鞏固執政支持率,布局中期選舉。
美國“印太戰略”布局下的“小甜點”。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看似轟轟烈烈,但多為原則立場,缺乏市場準入、關稅減讓等實質性經濟讓利承諾,被世界各國廣泛質疑。不排除美國通過在太陽能領域的暫免關稅,以“小利”拉攏部分IPEF成員國和地區國家,為后續“印太戰略”和IPEF具體談判暖場。
美國加速構建排華綠色產業鏈的態勢日漸清晰。奧巴馬政府曾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加征高達250%重稅,特朗普政府也將諸多太陽能產品納入貿易戰范疇,以此打擊中國太陽能產業。但拜登政府與往屆美國政府不同,以所謂“強迫勞動”、產業安全、環境與勞工標準等為借口,希望通過團結盟友、劃分陣營、重塑生產分工格局等方式,打造將中國排除在外的綠色產業鏈。對東南亞降低關稅、保持對華直接關稅的做法,將加速中國相關產業向地區內他國流動,潛在產業“空心化”風險上升。這仍是拜登政府產業排華戰略的細化和延伸。
從微觀角度看,對中國太陽能行業而言,“走出去”在東南亞布局的企業,將因為拜登的暫免關稅政策獲得短期喘息“窗口期”。但長期競爭必然加劇。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阿比蓋爾*羅斯*霍珀稱,為期兩年的關稅免除,以及《國防生產法》的運用,有助于美國太陽能企業快速恢復和部署。美國產能的恢復和在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洗牌,必將加劇中美太陽能行業競爭。此外,兩年后美國解決完燃眉之急,關稅激活是大概率事件,亦會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出口和轉口產生不利影響。
從地緣經濟政治格局看,美國將“關稅”大棒使用得愈發“收放自如”,試圖達到緩解國內政治經濟壓力、鞏固團結經濟“伙伴”、通過共同產業排華的多重目標。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惡化中國參與地區經濟合作的穩定地緣環境。
因此,美國從自身經濟和戰略利益出發,采取臨時性免關稅措施,絕非意味著其幡然悔悟,放棄對華直接或間接的關稅施壓措施。中國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綢繆地做好各項應對準備。
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作者:孫立鵬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