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日前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通過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強化標準認證繼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江華指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明確,我國光伏產業將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日前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通過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強化標準認證繼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江華指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明確,我國光伏產業將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培育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實力,“十四五”時期,我國光伏產業應在哪些方向重點發力?
江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十四五”時期,我國光伏產業將進一步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實施可再生能源產業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業規模、產業化技術水平、應用市場拓展、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并建成了從上游制造到下游應用的完整光伏產業體系,形成了包含所有光伏制造專用設備、生產輔材輔料以及光伏發電系統平衡部件的完整產業配套環境,為保障我國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放大產業鏈優勢,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方面,發展光伏產業有助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增長極。另一方面,持續培育我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光伏產業發展,鞏固全球領先優勢,也有助于強化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系。
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國光伏產業應在哪些方向加大支持力度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江華: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已取得很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部分零部件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卡脖子”問題。下一階段,光伏產業將著力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基礎再造,加快重要產業技術工程化攻關。
“十四五”時期,我國需加大對高效晶硅電池與組件、先進儲能技術等關鍵技術裝備,銀粉、POE樹脂、IGBT芯片等關鍵核心材料與部件、跟蹤支架跟蹤算法、光伏系統設計軟件等軟件平臺的支持力度,補齊短板,突破核心關鍵環節、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同時,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產業化前景的N型高效晶硅電池與組件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提升對鈣鈦礦、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力度,加速科技研發成果應用轉化,推動快速提升規模化量產能力,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完善的產業標準認證體系對于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具有重要意義。請簡單介紹我國光伏產業在標準認證方面的發展情況。
江華:《規劃》中明確,下一階段,我國光伏產業將完善產業標準認證體系,健全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標準、檢測、認證和質量監督組織體系,促進認證結果國際互認。
近年來,在行業主管部門、企業、標準化研制和管理機構的積極工作和努力下,我國在光伏材料、光伏電池和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產品標準和測試標準,初步完善了標準的覆蓋范圍。但總體來看,我國光伏行業的大部分國標、行標實施時間很早、技術指標落后,已經滯后于技術變革與進展較快的光伏產業發展實際,并且部分標準缺失,需建立更為健全、更為完善、更適應行業技術及產業發展的光伏產業標準體系。
同時,我國在光伏檢測認證領域已經涌現出一批檢測認證機構,并且逐步發展壯大。但與國外先進機構相比,發展時間較短、檢測能力不強、高素質檢測人員缺乏、測試數據國際公信力有待提升,由我國檢測機構出具的電池轉換效率數據尚不能得到國外權威機構的認可。
在碳中和成為全球各國共同目標,圍繞能源變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產品認證、碳足跡認證等已經成為進入部分國家和地區市場新的貿易壁壘。因此,亟須提升我國檢測認證機構相關能力建設和國際化發展水平,促進認證結果國際互認,降低企業相關運營成本。
作者:伍夢堯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