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英德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牽動億萬人心。
據《中國能源報》視頻號報道,在這場特大洪水中,華電英德英紅仙橋8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遭遇水淹,損毀情況不容樂觀。該電站去年12月實現并網發電,到現在才半年時間。
該電站位于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英紅鎮仙橋村,占地約余2679畝,總投資約4億元。
承建方介紹,“該項目是集光伏發電、農業種
廣東清遠英德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牽動億萬人心。
據《中國能源報》視頻號報道,在這場特大洪水中,華電英德英紅仙橋8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遭遇水淹,損毀情況不容樂觀。該電站去年12月實現并網發電,到現在才半年時間。
該電站位于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英紅鎮仙橋村,占地約余2679畝,總投資約4億元。
承建方介紹,“該項目是集光伏發電、農業種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項目,將有效實現立體構造、復合收益,確保一光兩用、一地兩用的有機結合。
01
跑馬圈地 大干快上
這座電站其實只是英德眾多光伏電站中的一座。
近年來,英德農光一體光伏項目大干快上,已有多座光伏電站備案、在建或已并網發電:
中國能建英德九龍10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占地1780畝;
中國能建英德石牯塘鎮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占地面積800畝;
華電英德英紅仙橋8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占地2679畝;
大唐英德白石窯46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占地1460畝,
大唐英德白沙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占地面積600畝;
華潤英德沙口30MW光伏電站項目,占地面積600畝;
協鑫橫石水鎮20兆瓦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占地600畝;
…… (以上據趕碳號不完全統計)
在英德的一份光伏發電項目中這樣介紹,“該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1670小時,日照條件好,且區域氣溫穩定,適宜光伏發電!
實際情況如何呢?
英德位于南嶺山脈東南部,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是廣東面積最大的縣級市,風光秀美,云蒸霞蔚,有" 嶺南小桂林 " 美稱。
的確如上述項目報告所說,英德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1631.7小時”。但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英德“一年中平均有62.2%的白天時間,天空被云、雨、霧遮蔽。”
英德是一個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年平均降水(指日降水量≥0.1毫米)天數163.5天,占全年天數的44.8%,最多年份達208天。這相當于英德的一年中,有近一半時間都在下雨。
不光如此,由于地理原因,英德還是一個洪災多發的地區。
據歷史資料記載,20世紀英德最大洪水發生在1915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7.03米;其次是1931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5.52米。此次英德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到35.96米。
趕碳號有點想不明白,在這樣一個煙雨濛濛、洪災多發的地方,建設光伏電站,是否真的特別合適。
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通知規定,根據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將全國劃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
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大于1600小時為一類資源區:
寧夏全省、青海(海西)、甘肅(嘉峪關、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瑪依)、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烏海、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蘭察布、錫林郭勒)。
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400-1600小時之間為二類資源區:
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云南、內蒙古(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河北(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陜西(榆林、延安)、青海(西寧、海東、海北、黃南、海南、果洛、玉樹);
甘肅(蘭州、天水、白銀、平涼、慶陽、定西、隴南、臨夏、甘南)、新疆(烏魯木齊、吐魯番、喀什、和田、昌吉回族、博爾塔拉蒙古、伊利哈薩克、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200-1400小時之間為三類資源區:
一二類之外的其他地區。
根據不同的資源區,實行不同的光伏標桿上網電價。
英德市,屬于幾類資源區呢?
02
集中式,還是分布式?
趕碳號關注到最近上馬的光伏項目,名稱多為分布式光伏,分布式農光互補、分布式漁光互補等。
我國分布式光伏自2013年開始起步,發展到2021年,分布式光伏年發電達1億千瓦,占光伏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2021年的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約2900萬千瓦,占全部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55%,歷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發電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發展趨勢已越發明顯。
那分布式光伏電站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究竟有何區別?
趕碳號查閱了不少資料,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安裝位置不同,分布式光伏主要安裝在房頂、農業大棚頂,主要集中在人員居住的華北華南地帶。而集中式光伏主要安裝在戈壁和沙漠,一般安裝的地區比較偏遠荒涼,地皮比較便宜,西北的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地區居多。
當然,還有并網電壓等級不同等,分布式光伏380V電壓并網,而集中式光伏電站并網電壓一般常見的是35KV或者110KV。
下圖中的光伏電站,更像分布式還是集中式呢?
英德某分布式光伏電站
03
廣東已出手整治集中式光伏跑馬圈地亂象
今年4月底,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規范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規模急劇增長,累計已超過9000萬千瓦,與每年實際開工和新增并網規模嚴重背離,也與廣東資源條件不符,并出現跑馬圈地、倒賣土地資源、惡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

據專業媒體《南方能源觀察》統計,目前廣東省累計并網的集中式光伏裝機不到600萬千瓦。2021年廣東省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為226.4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99.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127.0萬千瓦。
《通知》統計了廣東全省18個地市2020年、2021年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情況。2021年全省集中式光伏備案增長明顯,18個地市2021年的備案規模達到7798萬千瓦。其中,茂名、梅州、清遠等3市備案規模均超過1000萬千瓦。英德即為清遠所轄的縣級市。
廣東省的光伏項目備案“寬松”以及當地能源緊缺,是項目備案速度遠超實際并網能力的重要原因,備而不建的情況大量存在。
相對之前采用“核準制”的風電,光伏項目建設采用“備案制”。據廣東省發改委官網信息,廣東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權限已下放至縣區發改局。在廣東進行光伏項目備案,只需要落實土地和電網接入,而其他省份一般還要求具備保障性并網指標。
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縣區的部分項目并沒有落實用地,而是憑借土地租賃意向合同就完成了備案。不同發電企業簽訂同一塊土地租賃意向合同的現象也有發生。在廣東一些經濟欠發達縣區,光伏投資備案“遍地開花”。
行業人士認為,廣東省發改委此次出手整頓光伏備案最直接的原因是“備而不建”。相較于龐大的備案規模,廣東實際落地的集中式光伏項目較少。2021年以來,光伏組件價格隨硅料價格持續上漲,進一步給項目落地帶來難度。
趕碳號就在網上找到一則有意思的項目信息。
趕碳號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一片林地,在不毀林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成為“光伏理想之選”?
作者: 來源: 趕碳號科技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