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車、光伏等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國內碳化硅產業正在快速成長。日前,國內碳化硅襯底龍頭天岳先進披露近14億元的訂單合同引爆了國內碳化硅市場。
國內某碳化硅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其優良的半導體性能,碳化硅材料在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以及5G、國防軍工等領域的應用非常廣闊,
在新能源車、光伏等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國內碳化硅產業正在快速成長。日前,國內碳化硅襯底龍頭天岳先進披露近14億元的訂單合同引爆了國內碳化硅市場。
國內某碳化硅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其優良的半導體性能,碳化硅材料在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以及5G、國防軍工等領域的應用非常廣闊,同時隨著成本和價格的下降,今后碳化硅材料的應用有望加速發展。此次天岳先進的巨額訂單或僅是碳化硅行業繁榮的起點。
碳化硅產業發車
碳化硅(SiC)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因其高禁帶寬度、高電導率、高熱導率等優越的物理性能,被業內一致認為將是未來最被廣泛使用的半導體芯片的基礎材料。
半導體芯片中,碳化硅的主要形式是作為襯底材料,而按照電學性能的不同,碳化硅襯底又可分為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和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兩類。
其中,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在近年被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是行業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新能源汽車中,碳化硅功率器件應用于電機驅動系統中的主逆變器,能夠顯著降低電力電子系統的體積、重量和成本并提高功率密度。
國內某碳化硅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使用碳化硅MOSFET模塊方案,需求增速確實非常快。比亞迪在部分車型上搭載了高性能碳化硅模塊,蔚來和小鵬汽車等車企也在計劃采用。”
光伏領域則是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的另一個增長引擎。
相關研究表明,在光伏發電應用中,基于硅基器件的傳統逆變器成本約占系統10%左右,卻是系統能量損耗的主要來源。使用碳化硅材料,轉換效率可從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損耗降低50%,設備循環壽命提升約50倍。
“到2025年,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光伏行業的占比將達到50%,比2020年高出約40個百分點,且還會持續擴大占比。”前述企業高管介紹。
國內企業初露鋒芒
雖然國內碳化硅市場需求旺盛,但從產業格局看,目前仍是歐美及日本企業具有絕對優勢。但國內碳化硅產業鏈上也在積極謀求突破并獲得不少可喜的進展。
近期斬獲巨額訂單的天岳先進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導電型襯底已獲得IATF16949車規體系認證,且下游客戶的送樣反饋結果也非常積極。此外,公司擬投資25億元建立子公司上海天岳,用于擴產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材料,項目計劃于2026年達產,達產后將新增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年產能30萬片。
露笑科技也在近日披露,目前公司已經到位280臺長晶爐,預計7月能出產500片至1000片碳化硅襯底片,8月產出1000片至2000片,到今年底能實現月產能5000片的生產規模。
東尼電子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年產12萬片碳化硅半導體材料項目計劃購買約250臺長晶爐及配套切磨拋設備。目前已有約50臺長晶爐已完成安裝調試,另有約100臺長晶爐正在陸續安裝調試。上述長晶爐及配套切磨拋設備全部安裝完成,將形成約6萬片/年的產能。
隨著國內企業的發力,讓碳化硅的成本也開始有了松動。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隨著產能的釋放和技術的成熟,碳化硅功率器件成本已經顯著降低,目前碳化硅功率器件成本已降至硅基器件的3倍左右。
“隨著碳化硅材料成本和價格的下降,碳化硅器件的下游應用還將更為廣泛,這也將促進碳化硅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前述行業人士指出。
作者:方彥博 來源:科創板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