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英國等歐洲多國遭遇熱浪侵襲,局地最高氣溫達到45攝氏度,為數十年新高。熱浪加劇了歐洲大陸能源系統的壓力,多個區域電力批發市場價格高漲,并增加了2022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的風險。
7月第三周,歐洲大部分電力市場的價格較前一周有所上漲。其中,意大利市場的電價遙遙領先,其日前市場
近一個月,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英國等歐洲多國遭遇熱浪侵襲,局地最高氣溫達到45攝氏度,為數十年新高。熱浪加劇了歐洲大陸能源系統的壓力,多個區域電力批發市場價格高漲,并增加了2022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的風險。
7月第三周,歐洲大部分電力市場的價格較前一周有所上漲。其中,意大利市場的電價遙遙領先,其日前市場電價均值為483.80歐元/兆瓦時,其次是法國、德國的EPEX SPOT市場,分別為475.48歐元/兆瓦時和355.09歐元/兆瓦時。北歐Nord Pool市場價格為149.16歐元/兆瓦時。西班牙和葡萄牙MIBEL市場的電價則有所下降,分別為138.70歐元/兆瓦時和139.60歐元/兆瓦時,但部分消費者必須支付更多費用來補償該市場受到天然氣限價影響的氣電機組。
從漲幅來看,本輪漲價最多的是北歐Nord Pool市場,漲幅為105%,法國EPEX SPOT市場上漲了28%。其他市場的電價漲幅在2%—14%之間。從分時電價來看,德國、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荷蘭、英國的日內市場每小時電價均有突破600歐元/兆瓦時的時段。
歐洲各區域電力現貨市場電價
來源:AleaSoft Energy Forecasting
近一個月歐洲多國高溫干旱,天然氣短缺、風力減弱、核電機組冷卻受限是本次電價上漲的主因。
受北非—伊朗高壓影響,7月初利比亞、突尼斯等北非國家遭遇44攝氏度以上高溫,隨后熱空氣向北進入西班牙,熱量進而涌入法國和中歐。熱浪導致制冷用電需求猛增,多地電力需求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高溫干旱導致水電、風電、核電出力降低,加劇了電力供應短缺。
在發電側,氣電(23%)、水電(16%)和核電(26%)是歐洲的主要電力來源。極端高溫天氣使得降水量減少,河流水位下降。萊茵河水位降至近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意大利北部五個大區因干旱進入緊急狀態,整個上半年水力發電量僅為2021年同期的一半,其他地區的河流如埃布羅河、隆河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目前,多地水電出力下滑,其中法國水電發電量處于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
除影響水電,干旱也對其他能源發電造成影響。核電站需要大量水源對機組進行冷卻,而萊茵河、隆河水位下降,使得法國電力公司下調了圣阿爾邦核電站、里昂核電站的產量,并關閉了十多個反應堆。該公司警告2022年夏季還有5個核電廠面臨減產風險。7月第三周,法國核電發電量創下歷史最低,僅為24千兆瓦。
水位下降也令部分燃料運輸船無法行駛。德國萊茵河本是將煤炭從鹿特丹運到德國南部最便宜、最簡單的方式,但由于水位下降太快,使德國部分火電廠的燃料供應受到影響。
夏季高壓伴隨風力減小,歐洲大陸的風力發電量也有所下降。7月的第三周,除伊比利亞半島的風電出力比前一周增加了10%。其他市場的風電出力下降了4.6%—20%。
而歐洲原本就緊缺的天然氣供應近期更是雪上加霜。7月27日,俄羅斯對歐洲輸氣的主要管道“北溪1號”另一臺渦輪機停運維修,單日供氣量將比當前水平削減一半,即調至滿負荷狀態的20%,日輸氣量約為3300萬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這一舉措再度令歐洲擔憂俄羅斯的天然氣徹底“斷供”。受此影響,歐洲的一些電力公司已開始動用庫存供氣。
供應緊缺導致近日天然氣價格飆升,發電燃料成本猛增。7月26日歐洲天然氣期貨交易價格連續兩天漲幅超過10%,甚至一度超過2000美元/千立方米,是3月以來第一次超過該數值。
電力緊張讓歐洲電網承受著巨大壓力。7月20日,法國電網運營商RTE發出緊急求救信息,試圖從英國獲得電力供應,法國政府也敦促公民節約用電。7月20日,為保障英格蘭東南部居民用電,英國國家電網從比利時電廠購電,其平衡市場一小時電價達9724.54英鎊/兆瓦時,是該國電力平衡市場史上第二高價。
歐盟委員會7月18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近一半歐盟國家面臨干旱風險,9%的國家處于更嚴重的警報狀態。干旱持續時間要比高溫更長,且會加劇能源供應短缺。目前,歐盟國家除推行節電措施外,德國正在推遲一些燃煤發電廠的退役,荷蘭正在取消煤炭發電的上限,奧地利則在恢復一個關閉的燃煤發電站,法國也準備重啟一座燃煤電廠。不過短期內,歐洲的供應短缺仍較難緩解。
作者:蔡譯萱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