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進入組件環節,市場是有預期的,但是在昨日華潤五批3GW的招標中,通威報價最低1.942元/W,比億晶和隆基報價低5分。作為手握硅料、電池端巨大產能的通威直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投標,這是妥妥的是向國內組件頭部企業開啟價格戰。
所以,市場對組件的競爭格局和盈利修復立刻產生了擔憂,里面機構直接用腳投票,才有了今天組件巨頭暴跌的壯舉。
通威進入組件環節,市場是有預期的,但是在昨日華潤五批3GW的招標中,通威報價最低1.942元/W,比億晶和隆基報價低5分。作為手握硅料、電池端巨大產能的通威直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投標,這是妥妥的是向國內組件頭部企業開啟價格戰。
所以,市場對組件的競爭格局和盈利修復立刻產生了擔憂,里面機構直接用腳投票,才有了今天組件巨頭暴跌的壯舉。
光伏行業也有上中下游打架,和鋰電方向一樣,未來隨著產能釋放,打架以后都是常態,只是什么時間段,由誰開啟罷了。只要最終的度電成本能降,就好像電池的度電成本能降,那打架就不是壞事,需求景氣度仍然擺在那,只不過是誰把這錢賺了而已。
我們要知道,實現碳中和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全球共識,是長期持續的景氣方向。
去年全球光伏的新增裝機量大概是170GW,目前全球用電量在25萬億度電/年左右。
有機構預測,到2050年全球電力用量在60萬億度電,假設到2050年全球電力結構中,45%由光伏提供,預計至少需要22755GW的存量裝機,對應1140GW/年全球裝機。
如果考慮電能替代以及氫能等場景的應用,進一步打開光伏裝機空間,到2030年,新增的裝機水平有望達到每年1000-1500GW,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整個行業的需求空間還有9-10倍。
由于光伏行業需求空間比較大,確定性強,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投資相當旺盛,各類資金都在涌入。從主產業鏈來講,短期供給端有些環節存在過剩問題,甚至有些巨頭已經打通上下游,來應對未來產業鏈上的價格競爭,前有隆基,后來的中環、通威。
像通威自己就是做硅料的,就算上游原材料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都能掙錢,但不做硅料的廠商怕是會虧。
所以,光伏中下游未來要避免內卷戰,一定會主動往一體化方向走。我們跟蹤也是,隨著市場的邏輯變化選擇側重點,著重關注產業鏈上的盈利轉移。
作者: 來源:格隆匯財經熱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