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廣西發改委信息:為推動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使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廣西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等單位,結合廣西實際,起草了《加快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
綜合廣西發改委信息:為推動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使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廣西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等單位,結合廣西實際,起草了《加快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基礎上,對《實施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8月31日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
《實施方案》充分銜接廣西“十四五”能源、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發電、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等專項規劃要求,并充分考慮廣西農村能源建設仍處于轉型發展與升級瓶頸期的實際,結合廣西農村能源工作基礎,圍繞廣西農村能源產業發展模式單一、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缺乏充足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支撐等問題,提出農村能源轉型發展重點工作。
《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大力發展農村綠色能源、加快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培育壯大農村綠色能源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六個方面內容和保障措施,共22項任務,實施期限為2022—2025年。
(一)總體要求。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農村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逐步推廣,建成一批光伏示范村、鄉村新能源微能網示范項目、能源生態村等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示范項目,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大力發展農村綠色能源。主要落實自治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等專項規劃及整縣光伏試點方案要求,結合我區農業產業化生產應用,優先推動農村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規;l展,有序發展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有序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
(三)加快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主要落實廣西“十四五”農村電網鞏固提升規劃,立足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短板,以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基本要求,全面提升鄉村振興供電保障水平。
(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充分利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村能源技術推廣站、鄉村振興局在農村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工作基礎,借助各方資源優勢,提出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支持脫貧地區清潔能源規;_發,積極促進生態養殖業發展等重點任務。
詳情如下:
加快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
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貫徹落實《國家能源局 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印發<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力推動農村綠色能源開發利用,加快推進鄉村新能源建設,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培育壯大農村綠色能源產業,構建清潔低碳、多能融合的現代農村能源體系,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兼顧落實糧食安全戰略需求和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等多元化發展需求,合理布局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實現與其他基礎設施協同發展。
清潔低碳,生態宜居。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支持鄉村新能源開發利用,推動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交通用能清潔化、低碳化,助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因地制宜,就近利用。充分結合農村地區資源稟賦,統籌開發利用方式,優先就地、就近消納,減少能源輸送距離和轉化環節,提高農村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經濟可靠,惠民利民。堅守安全底線,提高用能可靠性,推動農村能源有力支撐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降低農戶用能成本,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農村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規模化開發利用,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逐步推廣,建成一批光伏示范村、鄉村新能源微能網示范項目、能源生態村等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示范項目,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綠色、多元的農村能源體系加快形成。
二、大力發展農村綠色能源
(一)優先推動農村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規;l展
加快推進集中式風電大規模開發。在做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以及耕地保護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按照資源優先和消納優先原則,加快推進農村風電資源富集區域和消納條件較好區域的陸上風電規模化開發。推進桂林市農村地區陸上風電基地倍增行動,加快柳州、欽州、南寧、百色等設區市農村地區陸上風電基地化發展,努力推動來賓、賀州、玉林、貴港、河池、崇左、梧州等設區市農村地區擴大陸上風電并網規模。(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業局、鄉村振興局)
多樣化發展集中式光伏發電。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光伏+”模式,融合農業產業化生產,多樣化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利用國有農場大棚、大型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大型畜牧業養殖基地等范圍內未納入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和耕地后備資源的用地,推動建設一批農光互補、牧光互補光伏電站。利用農村地區沿海灘涂、養殖魚塘和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水面,建設一批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結合廢棄礦山修復、環境治理和土地再利用要求,充分利用具備條件的荒山荒坡、石漠化地區、枯竭和修復后礦區等閑置土地資源建設一批“生態修復+光伏”電站。(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林業局、海洋局、鄉村振興局)
(
二)有序發展分布式光伏
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多場景融合發展,推動農村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迅速提高。規范有序推進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示范帶動全區農村地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加快發展,鼓勵采取“公司+農村能源技術推廣站+農戶”模式加強合作,促進農村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設和運維,實現互利共贏。因地制宜啟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采取“公司+村鎮+農戶”等模式,支持在農村地區建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支持利用鐵路公路的服務區、邊坡及空余土地發展分布式光伏;支持開展整鄉(鎮)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示范。結合城鎮亮化等工程,推動光伏與路燈等公共設施一體化發展。支持農村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就地消納、余電上網,幫助農戶獲取穩定的租金或電費收益。支持村集體以公共建筑屋頂、閑置集體土地等入股,參與項目開發,增加村集體收入。推動項目開發增加就業、提高收入。(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鄉村振興局)
(三)因地制宜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以縣域為單位,充分利用農戶閑置土地,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小容量、低電壓等級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創新分散式風電投資建設模式和土地利用機制,鼓勵在具備條件的農業園區,因地制宜發展接入配電網及在園區配電網、微電網內就地平衡消納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優先鼓勵部分或全部電量自發自用。(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林業局、鄉村振興局)
(四)有序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
引導企業有序布局生物質發電、生物質天然氣項目,繼續實施農村有機垃圾沼氣化處理項目,促進沼氣利用轉型升級。探索采取農田托管服務和合作社等模式,提高秸稈收儲能力、規模和效率,或以村為單元建設農林廢棄物收集站。組織農業、林業專業化企業建設規;镔|熱電聯產、生物質天然氣項目、生物質熱解氣化項目、生物質液體燃料項目等,就近滿足鄉鎮生產生活用電、用熱、用氣、用油需要。建設區域有機廢棄物集中處理生物天然氣項目、園區型“養殖-沼氣(生物天然氣)-種植”、秸稈-沼氣(生物天然氣)-肥料等項目和農戶庭院型沼氣(生物天然氣)項目,提高農林廢棄物、畜禽糞便、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業局、鄉村振興局)
三、加快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
(一)加快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短板
持續推進主要供電指標未達標地區、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左右江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的電網鞏固提升,重點解決現有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和供電質量差等短板。全面加強一般農村地區、偏遠農村和城郊等農村電網薄弱地區電網建設,優化農村電網網架結構,提高農村電網裝備技術、智能化水平,消除供電薄弱環節,持續提高城鄉供電均等化、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積極推動獨立供電區供電體制改革,爭取對廣西農村電網區域內剩余的德?h、八步區、全州縣等共50個林區、小水電自供區等獨立供電區實施改造升級工程,切實提高獨立供電區供電服務水平。(牽頭單位: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廣西電網公司、桂東電力、百色能源集團;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林業局)
(二)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
推進適應農村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大量接入的配套電網建設和改造。增強農村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納能力,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探索建設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電網,推動農村電網與微電網協同發展。(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廣西電網公司、桂東電力、百色能源集團;配合單位: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
(三)提升鄉村振興供電保障水平
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交通電氣化、生活電氣化等農業農村現代化用電需求,加快實施特色產業配套電網建設,持續提高農村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農戶使用節能高效用電設備的供電能力。推動電動汽車下鄉,在廣西農村電網區域內公路服務區、鄉鎮商貿中心、公共服務場所、鄉村旅游景區、縣域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加快布局和完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加強配套電網建設。(牽頭單位:廣西電網公司、桂東電力、百色能源集團)
四、培育壯大農村綠色能源產業
(一)積極培育新能源+產業
鼓勵能源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優勢,聯合農業企業、村集體發展光伏+現代農業產業,以農光互補、茶光互補等形式開展光伏板下各類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提升土地綜合利用價值;在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林區、牧區、規;B殖集中區合理布局林光互補、牧光互補等項目,建設發電、種養殖一體化生態復合工程;推廣新能源+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在農村景觀、生態度假等旅游景區,建設新能源+農村景觀(旅游)示范項目。鼓勵農戶結合新能源+產業發展拓寬減支增收渠道,通過土地租賃、參與電站運維、農場勞務等增加收入。(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文化和旅游廳、林業局、鄉村振興局)
(二)鼓勵發展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
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農村能源建設領域。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積極培育配售電、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市場主體。在縣域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大型公共建筑等探索建設多能互補、源荷互動的綜合能源系統,提高園區能源綜合利用率。鼓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運營模式,引導企業、社會資本、村集體等多方參與,建設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微能網,為用戶提供電熱冷氣等綜合能源服務。完善配套政策機制,推動增量配電企業發展綜合能源服務,創新發展新能源直供電、隔墻售電等模式。(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廣西電網公司、桂東電力、百色能源集團)
(三)發揮試點帶動作用
優先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自治縣、市)推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結合當地經濟社會和資源條件,鼓勵有資金、技術和建設經驗的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選擇合適新能源品種和發展模式,為縣、鄉鎮、村提供一攬子供能用能解決方案。(牽頭單位:相關設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
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
切實保障扶貧電站可靠運營和收益。依托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加強對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管理,建成光伏扶貧電站集中管控體系,提高電站集約化管理水平,及時整改低效電站。支持農村能源技術推廣站參與扶貧電站運維管理,組織專業化團隊對光伏扶貧電站進行精細化管理維護,做好電站管護員培訓,向脫貧戶提供組件清洗、看護等崗位。電網企業繼續保障全額消納,及時結算電費、轉付補貼?h級政府加強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監督管理,定期公開收益資金分配使用情況。持續推進將光伏項目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重點,積極探索扶貧電站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碳交易市場的路徑和模式。(牽頭單位: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廣西電網公司、桂東電力、百色能源集團)
(二)支持脫貧地區清潔能源規;_發
在資源條件、建設條件較好的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地區中,特別是都安等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自治縣、市)及隆安等20個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自治縣、市、區),優先支持集中式風電、光伏基地。(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業局)
(三)積極促進生態養殖業發展
以規;l展、科學化布局為導向,積極推進大型沼氣工程建設,重點建設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大型沼氣工程,充分發揮沼氣紐帶作用,減少畜禽糞污造成的面源污染,為養殖場提供清潔能源和發電保暖,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圍繞沼氣工程帶動沼肥管道化建設,鼓勵引導種植大戶和企業、農戶布設管道,給農林作物施用生態有機沼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推動有機無公害農林產品種植,提升農林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助力生態農業、養殖業綠色發展。(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六、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