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和儲能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就要實現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而在可再生能源電力具有波動性且自身不具備存儲功能的情況下,與儲能相結合勢在必行。”11月17日,在第十四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華為數字能源有限公司中國區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總經理孫雨航指出。
近
“光伏和儲能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就要實現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而在可再生能源電力具有波動性且自身不具備存儲功能的情況下,與儲能相結合勢在必行!11月17日,在第十四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華為數字能源有限公司中國區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總經理孫雨航指出。
近幾年,光伏+儲能一直是產業熱詞。在中央和地方發布指導性政策的背景下,光伏配儲潛在開發市場廣闊,主要光伏企業或直接切入儲能領域,或儲備相關技術。不過,由于成本較高、經濟性難突顯,光儲一體化項目并不吃香,尚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
原材料漲價凸顯成本難題
遠東電池研究院執行院長相江峰直言:“光儲一體化項目推不起來,原因就在于成本偏高。此類項目成本一直維持在高位,特別是今年,原材料的漲價讓這一問題更加凸顯。比如在電池產業鏈上,如今碳酸鋰的價格在56萬元/噸左右,預計年底可能突破60萬元/噸,而今年初的價格還僅是4萬元/噸,一年之內就翻了十幾倍。”
“目前儲能系統成本在1.7元/瓦時左右。以電池壽命為10年、循環次數在3400次為基礎進行測算,平均度電成本約為0.5元/千瓦時。若光伏平均度電成本為0.9元/千瓦時,兩者相加后每度電的成本就要1.3元,遠高于目前的電價!毕嘟迩迩宄厮懔艘还P賬。
光伏配儲成本高企已經成為影響相關項目發展的癥結。國合洲際能源研究院院長王進指出,配儲是越多越多省份投建光伏項目的特別要求。省份不同,配儲的要求也不同,配置比例一般在5%至20%不等,配置時間在1小時至3小時之間。而在今年硅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光伏企業原本就面臨供應鏈漲價的挑戰,配儲進一步大幅增加了項目投資成本。
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區、市)提出光伏項目配儲要求。根據測算,若“十四五”期間各地按照相關發展規劃落地項目,全國儲能擬建項目裝機規模將超過2800萬千瓦。
一體化發展勢不可擋
一邊是高投入,一邊是高需求。阿特斯太陽能技術支持副總裁馬躍表示,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可持續發展放在關鍵位置,減排成為共識。用傳統能源發1度電大約要排放800克二氧化碳,而生產1瓦光伏組件的碳排放量也在800克左右。這意味著,光伏發電一年就可以抵消生產時的碳排放量,隨后的25—30年,則可以起到固碳作用。這也是光伏發展速度快、需求高的重要原因。
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劉巍說:“隨著可再生能源逐步代替傳統能源,儲能加入其中是大勢所趨。風光儲一體化、光儲充一體化都是市場關注的重點。我們同樣認為這是未來比較大的一個風口。”
東方財富證券指出,全球光儲進入快速成長期,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光伏與儲能兩者密不可分。在政策驅動與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的帶動下,光儲產業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另據第三方行業咨詢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光儲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時。
東方財富證券認為,隨著平價上網的陸續推進,光伏領域將由過去的政策補貼模式轉為商業盈利模式。近年來,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進入快速增長期,其中2021年分布式光伏更是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儲能將是推動分布式光伏后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戶用光儲一體化或將催生大量經濟性裝機需求。
技術革新提高競爭力
在上述背景下,光儲產業未來要如何發展?會上,相關企業高管均提到了同一個觀點:繼續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在馬躍看來,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光伏發展迅速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快速下降。過去10年間,光伏組件的價格降低了10倍,目前的發電成本僅為10年前的1/10。若光伏成本在技術革新的加持下持續降低,光儲項目在用戶側有更好的競爭力,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
無錫極電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偉龍指出:“經濟性是產業發展要考慮的重中之重。要做光儲,就要持續降本增效,這樣算成本的時候才不會心驚肉跳!
“其實,用戶端最關心的并不是技術先進性,而是經濟適用性。所以不管是光伏還是儲能,技術積累和技術革新最終要保證的都是成本下降!毕嘟逯毖裕氨热缥覀儎偛潘愕哪枪P賬,1.3元一度電肯定貴,但如果我們把電池的3000次循環做到6000次,成本就可以減半,再做到1.2萬次循環則成本更低,這才是技術革新的真正目的。”
劉巍提出,在目前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儲能技術在光伏下游應用端逐漸體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新能源必須與儲能融合,不僅僅是鋰離子電池,還有很多技術路線,比如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這些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速度也非?。不同的儲能技術有不同的應用場景,都需要企業關注!
作者:董梓童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