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型電池技術光電轉換效率“天花板”的迫近,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由P型向N型迭代已是業內共識。
今年被認為是N型商業化元年,N型的TOPCon電池技術實現GW級量產。
據有色金屬行業平臺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今年我國Topcon電池產能快速擴張,目前已投產49.4GW,在建中的產能有60.5GW,規劃中的產能為206GW.預
隨著P型電池技術光電轉換效率“天花板”的迫近,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由P型向N型迭代已是業內共識。
今年被認為是N型商業化元年,N型的TOPCon電池技術實現GW級量產。
據有色金屬行業平臺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今年我國Topcon電池產能快速擴張,目前已投產49.4GW,在建中的產能有60.5GW,規劃中的產能為206GW.預計2022年底,TOPCon電池產能將達77.4GW。
不過,11月29日晚間,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2022彭博新能源財經上海峰會上表示:“兩個技術在一段時間內會并列運行。從目前的情況來講,這個替代的過程比大家預計的會稍長一些!
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主流的光伏電池技術是P型的PERC電池技術,市占率約為95%。 N型技術下TOPCon電池和異質結電池技術各有所長,TOPCon電池技術的優點在于只需要在原有產線上進行升級,不需要新增產線,當前看來更具有經濟性,異質結電池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更高,但是新增產線成本還需要進一步降低。
實際上,光伏電池新技術的迭代,不僅僅看實驗室的理論轉換數據,更要從應用端的經濟性角度有一個綜合的考量。
“從目前的感覺來看,行業的技術替代有些晚于三年前行業內的預期!眲h元認為, P型技術朝N型技術替代的時間預計稍長一些的主要原因是,電池技術轉換效率提升1~2個點的過程中,花了多少的代價、多了多少工藝、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多少……折算下來,在終端發電的回報上,投資的單位造價帶來的增益收益與成本增加的平衡點問題。通威在電池上有50~60GW的產能,所以我們自己也很關注技術朝哪個方向走。
“商業應用的角度不完全等同于技術的研究。技術的研究不管花多少成本,只要做到某個效率點都是一個巨大的創新成果。但是,在大規模商業應用上,除了技術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新的技術路線能否取得經濟性上的領先。”劉漢元進一步表示。
“市場到底誰能代替誰的時間,我們估計在3年左右有這個替代趨勢,(何時實現替代)主要是在競爭過程中,看N型TOPCon電池、異質結電池技術的成本。”英利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緒龍在上述峰會上表示,“今年是N型的元年,市場上能落地的產能很多了,幾十個GW能落地。我們從今年開始布局TOPCon電池產能,大約再有三年左右能實現20~30GW的產能!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