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2,每個人都在歷史的變局中堅守、隱忍并努力向上,股票市場也在波動中經歷了輪動、回撤和變化,2022的確很難,不管是投資,還是生活。好在我們終究迎來了2023,悲觀的預期已經接近尾聲,陣痛中的煎熬也能看到一些曙光。我們繼續堅守,基本面的趨勢力量終將回歸,為資產重新定價;我們滿懷期待,疫后復蘇和
回望2022,每個人都在歷史的變局中堅守、隱忍并努力向上,股票市場也在波動中經歷了輪動、回撤和變化,2022的確很難,不管是投資,還是生活。好在我們終究迎來了2023,悲觀的預期已經接近尾聲,陣痛中的煎熬也能看到一些曙光。我們繼續堅守,基本面的趨勢力量終將回歸,為資產重新定價;我們滿懷期待,疫后復蘇和政策調整為消費和地產緩釋壓力;我們保持信心,變革的時代總會孕育偉大的企業,成長也將成為關于未來的共識。
2022年上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政治形勢不確定性增強,市場上以石油、煤炭為代表的周期品價格高企,體現了投資者的防御態勢。受疫情影響,線下消費數據持續疲軟,疊加產業政策的調整,消費板塊整體承壓;二季度,疫情在部分核心城市的反復,引發了以新能源、半導體、創新藥等為代表的成長股大幅下挫,市場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外資的階段性流出交易,也體現了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謹慎態度。
下半年以來,影響市場的兩大核心變量——防疫政策和地產政策開始出現變化,并在年末落地了優化調整的相關措施,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反饋:消費、地產等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海外投資者的情緒也變得積極樂觀,港股市場先行一步體現了對發展前景的信心。
對于成長風格的投資者來說,2022年是一個艱難的年份。市場主要的參與者不再是以景氣度進行投資和交易,而是以政策預期變化拐點展開,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的逐步落地,疫后復蘇主線如航空、景區、出行消費鏈整體表現較好;隨著地產政策的調整,房地產、建筑建材下半年表現優異。回望整年,以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為代表的成長方向,年內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不同板塊的大盤成長方向均出現了20%以上的回調;若想取得正回報,突破口在于新技術的迭代和創新,例如pet銅箔、鈉電池、topcorn等中小盤標的。從子行業來看,貫穿全年能取得正收益的成長行業只有儲能一個賽道。對于這個細分領域,預計2023年的景氣周期仍然能夠延續。
展望2023年,站在當前時點來看,市場對于疫情以及海外局勢等的悲觀預期階段已逐步接近尾聲,微觀基本面的趨勢力量有望重新成為資產定價的核心要素。從比價效應來看,消費和港股科技經過去年末以來的反彈,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中樞位置,整體估值已較為合理;而成長股龍頭的估值處于歷史底部,站在中長期來看,目前階段機會遠大于挑戰,作為投資人,我們應該更加樂觀去擁抱時代的變革,與偉大的企業同行。
于投資而言,能源革命將為世界帶來巨大的變化,其中也醞釀著中長期的投資機遇。當前,全球正處于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變的科技浪潮中,在此次變革過程中,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國制造業產業集群具備前所未有的競爭優勢,經過多年的沉淀積累和蓄勢待發,我們正在從產品協作、技術跟隨型企業,向產品原創、技術領先型企業蛻變,特別是在光伏、電池、汽車等領域涌現出了一批具備全球比較優勢的領軍型企業。而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專業產權的保護,又為這些大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創新土壤,在產業進步的過程中每年都有新技術新迭代發生,推動效率和性價比的提升。
具體到行業層面,重點關注的是三個方向:
一是看光伏,從2022年年底開始,硅料價格出現了拐點,標志著中國光伏平價時代正式來臨,大基地建設有望在2023年迎來快速發展,相關的產業鏈個股值得關注。
二是看儲能與電網,伴隨著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入,儲能、電網建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中的投資機會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三是看汽車,疫情影響導致汽車行業在短期內階段性出現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我國汽車制造業已經從跟隨者逐步成為領跑者,涌現出一批顛覆行業的品牌和產品,未來我們有望看到一批國產汽車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吳遠怡 來源:廣發基金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