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報告《中國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電力現貨市場路徑》。報告建議提升省級區域之間的電力協調程度,建設協同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體系將促進電力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
幾天之前,在4月12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
4月25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報告《中國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電力現貨市場路徑》。報告建議提升省級區域之間的電力協調程度,建設協同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體系將促進電力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
幾天之前,在4月12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
在2015年中國開啟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之后,省級電力市場改革和中長期電力市場逐漸發展起來。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118號文)一文。
118號文提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國家市場與省(區、市)/區域市場協同運行。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適應新型電力系統要求,國家市場與省(區、市)/區域市場聯合運行,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
01
市場化亟待加速
IEA報告認為提升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需要在國家層面對省級市場進行協調。
目前我國發電資源和用電需求在地理上呈現較大的不均衡。無論是當前發電主力火電所需要的煤炭、還是新能源中的風光資源,都處在遠離經濟發達、用電量大的東南沿海地區。
建設長距離輸電線路是我國進行電力資源調配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跨省、跨區域的電力電量市場化交易是由單向的實際交割中長期合約為主。這一方式缺乏對電力的靈活性調配。高性價比的資源共享將需要更加靈活的交易安排,并需完善不同時空尺度下合同的銜接。
2017 年開始,為促進省間電力流通并減少“棄風棄光”現象,國家電網區域的省間電力現貨試點在“兩級市場模式”下可延展為與現有省級市場相平行的國家級現貨市場。這一市場將可以更好的促進資源共享,并保障各省在市場設計和調度規劃上的自主權。
近兩年來,我國電力供需形勢逐漸緊張。而有關研究發現,加強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的調度有利于緩解電力供需緊張,減少不必要的電源投資。
2022年6月,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與能源與清潔空⽓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與容量充足性——基于需求高峰時刻可得發電資源的實證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華東地區如果將系統平衡區域從省級擴大到區域,可以一次性避免新建超過3000萬千瓦可控電源,節省約900億人民幣的投資。⽽在華中地區,也可以通過這⼀⽅式節省11%的新增裝機需求。
更大范圍、更短時間內的電力資源調配是解決拉閘限電或其他電力短缺問題的好方法。而更大強度、范圍的電力市場化改革,乃至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和完善,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02
多方博弈難題
但在電力供需持續偏緊、“雙碳”目標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全國電力市場建設還存在諸多難題待解。
2022年夏季,川渝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天氣,造成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這引發了部分四川本地居民對于四川水電持續外送東部地區的不滿。拋開四川電網結構和建設不足以支撐水電本地消納的問題來看。高溫時期水電外送也能夠折射出部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潛在問題。
首先就是經濟發達地區可能存在對落后地區的電力“掠奪”。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目前普遍電價水平較高。在不存在技術障礙、完全考慮經濟性的全國統一市場情況下,東部地區可以高價購買西南、西北地區的廉價電力,保障自身的電力供給。
從發電企業的角度考慮,同等條件下,更有可能選擇價格更優惠的全國市場,而并非本地市場。
其次,西南、西北地區的廉價可再生能源電力具備綠色屬性,但沒有相應的價值置換。在東部地區購買了西部地區的綠色電力之后,滿足了自身的碳中和需求。但西部地區雖然貢獻了綠色電力,但卻無法助力本地的“雙碳”進程。
在碳中和時代,綠電資源將成為稀缺資源。東部地區手握更好的經濟基礎,再加上外購綠電資源,在經濟發展上則會形成1+1>2的效果。
相對應的西部地區盡管獲得了綠電的收入和稅收,但損失了依托綠電發展產業和經濟的機遇。
“因此,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越來越意識到要更多地將綠色資源留在當地,發展當地經濟和產業。”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說。
如果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依托目前的電力市場改革模板推進,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政府缺乏議價、資源置換的權利。因此盡管保障了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更大程度的資源配置,但不利于“先富帶動后富”的區域平衡發展戰略。
目前中國省間電力交易價格基本以政府間協商為主。雖然犧牲了市場交易的靈活性,但在發揮市場與價格關系的同時,也保留了一定政府宏觀調控的空間。由電力行業相關人士表示,這是當下平衡企業、用戶、政府間關系的有效手段。盡管市場化改革會繼續推進,“但政府會繼續保留宏觀調控措施,以避免過度市場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作者: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