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關鵬26日表示,在認真總結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完善電價政策和市場機制,引導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方式,主動削峰填谷。
在今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記者問:近年來,在用電負荷不斷攀升情況下,除了增加供給能力外,很多方面認為應當在需求側發揮調節潛力,節約用電、緩解用電高峰壓力。請問,在調節電力需求側管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關鵬稱,電力需求側管理是指加強全社會用電管理,通過綜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術、經濟和管理措施,實現“削峰填谷”,緩解用電高峰供應壓力,是國際通用的應對尖峰負荷最經濟的手段。
“這個概念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其實需求側管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上班時的錯峰出行,就是為了緩解出行高峰時的交通緊張狀況。”關鵬表示,就電力運行而言,每年的用電高峰在夏季和冬季,每天的用電高峰在午間和傍晚時段,尖峰則往往與極端高溫或極寒天氣密切相關。從多年電力運行情況看,全國每年用電負荷高于95%的尖峰負荷發生的時間只有幾十小時,如果能夠在這幾十小時適當錯避峰用電,就可以節約5000萬千瓦以上頂峰發電資源。
關鵬指出,多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相關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政策體系,對推動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確保電力安全有序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組織修訂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已完成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將加快推動印發。
關鵬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需求側資源開發利用力度。近年來,電動汽車、新型儲能、分布式電源、虛擬電廠等需求側新主體新業態不斷涌現,我們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市場化需求響應,通過自主降低用電負荷來獲取相應收益。預計到2025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電負荷峰谷差率超過40%的省份,需求響應能力將超過5%。
二是完善需求響應激勵政策和市場機制。在認真總結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電價政策和市場機制,引導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方式,主動削峰填谷。
三是持續推動全社會節約用電。會同有關部門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積極推廣節能技術、推動節能改造、優化用能結構。引導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節約用電、合理用能的社會風尚,助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作者: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