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下行背景下,光伏頭部企業在電池技術路線布局上的差異化更為明顯。
在10月31日下午舉行的隆基綠能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方面表示,公司認為未來5-6年BC技術會是晶硅電池的主流,因此,計劃未來幾年新建電池產能都將采用BC技術。
龍頭企業隆基綠能宣布聚焦BC技術路線,并加速擴產,而通威股份董事長劉舒琪近期則表示,BC電池雖然具備美觀度高、正面發電效率高等優點、但在量產經濟性及可靠性方面暫時還無法與PERC及TOPCon電池媲美,目前更多是一種差異化產品。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也對外表示,TOPCon是未來3-5年的技術主流,最具性價比。
光伏頭部企業們各自站隊,陣營分明,到底誰會在這一輪洗牌中笑到最后?下一代光伏電池主流技術會是什么?隆基的選擇背后又是什么樣的邏輯?
BC電池盈利能力還需檢驗
“其實光伏組件就是看技術路線競爭,買隆基的股票,有點像賭BC能不能降本增效,”一位投資者這樣說。
BC電池(背接觸電池技術,BC指代Back Contact)是一種將PN結和金屬接觸都設于太陽電池背面的光伏電池,電池正面沒有金屬電極遮擋,能最大限度利用入射光,有效發電面積更多,轉換效率更高,外觀也更美觀。但BC技術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一直被詬病。晶科能源CTO金浩曾直指BC技術工藝步驟非常復雜,降本困難。
但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隆基認為BC技術領先,具有碾壓式優勢,自信能把BC產品做到很有競爭力,而且目前HPBC成本已經接近TOPCon,雖然比PERC成本還高,但已經找到路徑可以做到更接近PERC成本,預計明年年底到后年年初可以達到。
目前,隆基綠能正在加大對BC電池產能的投入。在業績交流會上,隆基方面回應稱,西咸30GW HPBC電池產能將在2023年末全部投產,銅川12GW HPBC Pro電池產能預計于2024年11月開始逐步投產。
李振國表示,從BC技術上看,以后n型、p型電池都能做,具體會根據材料成本選擇路線。但隆基不會激進上產能,明年滿產會超過30GW接近35GW,有信心滿產滿銷。
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光伏企業一般都是多技術摸索、多角度布局,因為如果一種技術類型的產能上得太多,下一代技術萬一取得突破,就會很被動。比如,通威股份董事長劉舒琪在回答投資者問詢時就表示,公司重點聚焦TOPCon、異質結電池產品的開發與研究,并同步開展對背接觸電池(BC電池)、鈣鈦礦疊層電池技術等的研發投入。
“隆基做硅片很成功,進入組件領域,布局全球市場也快速推進,唯獨進電池領域,摸爬了好久。”一位光伏行業資深人士這樣評價隆基綠能的發展史。
“在生產端實際上我們秉承的理念就是不領先不擴產,必須是在同行業比較起來有領先優勢的產品解決方案,我們才會考慮去把它批量化,在市場上進行推廣。”一位隆基綠能區域市場負責人這樣說。
可以說,隆基在光伏電池方面的戰略決策一直都是很謹慎的,甚至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被質疑選擇滯后。比如,在晶科能源確定TOPCon技術近兩年后,隆基才確定BC技術為自身選擇,并推出基于p型硅片的HPBC系列產品。
李振國也坦言,2019年隆基認為TOPCon技術雞肋,難以形成競爭力,研發已經關閉,目前還是認為TOPCon盈利能力比較差,到今天為止PERC依舊比TOPCon盈利能力好,但迫于客戶壓力,隆基在鄂爾多斯(9.370, -0.01, -0.11%)上了30GW的TOPCon電池產能。
有行業分析人士透露,從三季度業績說明會傳遞的信息以及生產基地的情況看,無論是硅片還是電池,隆基在鄂爾多斯基地均采取了分批投產的策略,第一批大約上了十幾GW的n型TOPCon產能;第二批上硅片、電池,以及5GW組件項目。
從李振國的表述看,他認為手握現金比建TOPCon產能對企業發展更好,有盈利的技術才會投入資金。但他認為,BC技術跟同類技術成本已經接近,HPBC溢價目前一般市場1-1.5美分溢價,部分高端市場3-4美分溢價,只是因為今年價格快速下降,溢價水平實際上并沒有體現出來。
李振國強調,隆基在BC技術上有壁壘和護城河,同行要想達到隆基的水平需要2~3年的時間。
技術領先最終還是要轉化為真金白銀。這次,隆基用資金投票,表達了對BC電池的信心,但這條技術路線的實際盈利能力也還有待市場驗證。
為活下去而戰
有行業觀察人士出言犀利,“結合近期行業整體情況,以及新產能的投產節奏,感覺隆基綠能最近在更加自覺地做一件事:活下來。”
一位隆基管理層人士也坦言,“更多的是要先保證活下去,在我們經營理念下,先活下去。”
隆基的起家主業硅片,曾經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在資本市場一躍變身“光伏茅”。但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坦言,今年硅片和組件銷量預計不能完全達到年初目標,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硅料價格波動大,再加上公司對組件搶單方面不夠激進,因為不愿意犧牲利潤獲得訂單。
李振國并無諱言,他表示,隆基的硅片產品和其他企業非硅成本差距越來越小,技術快速提升期已經過去,隆基在硅片的優勢越來越小,硅片已經成了周期性品種,不再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業務。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光伏電池產品市場表現對于隆基業績的影響,應該還會有所提升。隆基的這一戰,意義重大。
在業績交流會上,李振國也談到,企業競爭力主要決定于三種因素:技術領先,服務和客戶信任,戰略上先人一步。他表示,目前隆基主要精力放在光伏電池技術上,自信技術上是最領先的。
其實,押寶BC電池技術的企業不止隆基一家,但隆基綠能在其中最高調,影響力最大,并以行業龍頭的身份,憑一己之力迅速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隆基綠能表態之前,BC技術一直被視作小眾。事實上,2021年愛旭股份就首次發布ABC電池產品,但當時市場反應不大。愛旭股份后續也加碼了對ABC電池、組件的產能投入,預計到2023年底,該公司ABC電池、組件一體化產能將達到25GW。
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今年9月也曾表示,BC是單結晶硅電池的終極技術,“現在的ABC技術路線足以讓我們在未來5-8年保持領先優勢。”鈞達股份也表示,未來會選擇TBC(TOPCon+BC)路線,部分TOPCon產能已經預留升級到BC電池的空間。
“BC是個技術平臺,在TOPCON上是TBC,在HJT上的HBC,p型上也可以做,那就是HPBC。”中國有色金屬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對新浪財經表示,目前光伏頭部企業的技術路線爭論,其實是各家企業階段性的側重點不同。
他表示,其實大家都是搞組合。“先把最穩定靠譜,當前量產性價比最高的TOPCon做好,替代p型PERC,推動更高效率的HJT,同時在高效n型技術上疊加BC。”
和以前不同,這次隆基綠能在光伏電池領域已經比同業走得更快,不知道會不會走得更遠。
作者:劉麗麗 來源: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