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光伏行業內卷加劇、產能過剩、競爭激烈、供需動蕩……可謂里里外外都充斥著負面情緒。
此前,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兩三年,可能出現60%~70%的企業都會被淘汰的極端現象。近日,光伏黑馬高景太陽能董事長徐志群也罕見發聲表示:“而今一瀉千里的‘第四落’,是‘剩者為王’游戲的序幕。”
如何在這場搏殺中生存下來成為每家光伏企業日夜思考的問題。誰又能成為“剩者”呢?
筆者統計了97家光伏上市企業截止到今年三季度的負債情況,截止到今年三季報,這97家光伏上市企業共計負債1.34萬億元。其中,有33家光伏企業負債金額超100億元;負債金額超500億元的有7家企業,分別是: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環以及陽光電源。
而在統計的38家主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企業共計負債金額達9682.65億元。其中,電池和組件環節負債金額最高達5765.4億元;其次是硅片環節負債金額達2054.15億元;硅料環節負債達1863.1億元。
從負債率上看,63家光伏企業負債率超過50%;8家企業負債率超過80%;而金剛光伏和嘉寓股份兩家企業的負債率已超100%,陷入資不抵債的風險之中。
為方便對比,我們暫先將光伏企業的負債率以60%劃為警戒線。
多晶硅
2023年,在四大環節的產業價格中,跌幅最狠當屬多晶硅環節。單晶致密料的價格從年初的17.62萬元/噸跌至12月13日的6.02萬元/噸,跌幅達65.83%。
今年硅料企業的利潤空間雖然不斷被壓縮,但因前兩年硅料的“暴利”,4家硅料企業負債情況整體良好,負債率基本在50%左右。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通威股份在負債金額以及負債率上都“占據高位”,分別為916.83億元、54.52%;負債率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新特能源和協鑫科技,分別為50.52%、46.47%;大全能源負債金額以及負債率都為“墊底”,分別為67.48億元、13.45%。
硅片
在硅片環節,雙良節能和華民股份的負債率已突破警戒線,分別達到75.87%和60.38%。而剛跨界追光一年的華民股份的總負債同比增長率卻高達739.58%,換句話說,華民股份今年的負債金額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
電池&組件
與上游硅料和硅片價格的不斷走低一樣,下游的電池和組件的價格也不斷探底。自10月組件價格突破1元/W,組件價格就不斷創新低。僅2個月的時間組件最新歷史低價已逼近0.8元/W。用劉玉璽的話表示,這意味著完全跌破了成本價。而激烈的價格戰背后是電池和組件企業舉債擴產的“瘋狂”。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1-10月全國晶硅電池產量超過403GW;而組件產量已超359.7GW。相較于硅料和硅片企業,組件的企業的負債率整體較高。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有超六成的企業負債率已超過60%的警戒線,甚至有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風險。在組件環節中,負債率最高的企業是金剛光伏,負債率達103.12%,公司已經出現資不抵債風險。而緊隨其后的就是“重組中”的ST中利,雖與去年同期負債下降了23.6%,但其負債率仍高達92.29%;協鑫集成、沐邦高科和中潤光能3家企業的負債率也均在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合盛硅業、阿特斯、東方日升7家企業負債規模均已超300億元,占這一環節總負債金額的70%。
逆變器
在逆變器環節,負債率前三的企業分別是上能電氣(72.46%)、陽光電源(66.32%)、錦浪科技(62.59%),均已超過負債率警戒線。其中,陽光電源的負債金額最高,達到530.85億元;其次是錦浪科技達129.8億元。
97家光伏上市企業負債情況(以負債率由高到低排名):
作者: 來源:數字新能源DNE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