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是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的年度關鍵詞之一。
反映在這一年,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片還是組件,其年終價格較年初均大幅下降。
2023年度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硅業分會、InfoLink、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測算,2023年度,國內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端價格的跌幅分別為66.91%(單晶致密料)、48.66%(M10硅片)、38.37%(G12硅片)、55.00%(P型182電池片)、53.75%(P型210電池片)、48.01%(P型182單晶組件)、46.45%(P型210單晶組件)。
雖然產業鏈價格起伏在光伏產業發展的歷史上并不新奇,但在2023年,產業鏈價格的大幅下滑所帶來的沖擊正在引發一場新一輪的競爭劇變。疊加光伏技術迭代趨勢加快,這造成產業鏈在過去一年表現出“又熱又冷”的局面。
而在2024年伊始,硅料、硅片最新一周的報價延續了小幅跌勢,且組件端的價格仍然下滑。
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國內光伏產業仍需經歷價格低位磨底、產能加速出清的過程,這將比拼各企業的成本能力。
價格“狂瀉”
綜合參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和InfoLink Consulting的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測算了2023年度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跌幅情況。
數據顯示,在硅料端,單晶致密料平均成交均價由年初的17.62萬元/噸,下跌至年末的5.83萬元/噸,跌幅66.91%。作為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環節,2023年硅料價格雖在第一季度內呈現短暫上升,但總體趨勢仍是“跌跌不休”。具體而言,2023年開年前兩個月,受2023年春節后開工率恢復采購需求提升的影響,單晶致密料的成交均價從17.6萬元/噸上升到21.52萬元/噸。此后在2月至3月初,硅料市場訂單成交量依舊活躍,成交均價達到最高點23.74萬元/噸。
但到了2023年第二季度,硅料價格開始進入持續“暴跌”模式。其中,在6月的第一周,單晶致密料的成交均價跌破10萬元/噸。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價格下跌的陰云持續籠罩硅料市場。且在產能過剩的擔憂下,2024年硅料價格開局不利,延續跌勢。
需指出的是,自N型產品產能擴大,N型材料需求水漲船高。N型硅料整體的價格與P型料維持住了一定的價差,因此2024年第一周,N型硅料的平均成交價環比持平。
在過去一年,硅料成為光伏產業鏈中價格跌幅最大的環節。其次是電池片環節,P型182電池、P型210電池以及N型TOPCon電池在2023年的平均成交價格跌幅分別為55.00%、53.75%、59.13%。
P型電池從2023年初的0.8元/W水平,到年末跌破0.4元/W的價格水平,整個光伏電池片環節在去年經歷的價格波折同樣呈現出“先揚后抑”的趨勢。
這其中,2023年3月初到5月中旬,P型電池片成交均價一度突破1元/瓦。這得益于前期受上游硅片供應稍緊影響,硅片價格上升。然而,后期隨著硅片持續跌價,電池片環節也承受不住成本壓力,價格也開始陸續松動。
2023年是電池片技術由P型向N型加速過渡的一年。因而自5月份開始,N型TOPCon電池開始出現集中報價,并與P型電池維持著一定的價差。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受N型電池產能快速放量的影響,雖然N/P型電池存在價差,但N型電池的價格僅在半年時間“腰斬”,跌幅接近60%。這給2024年電池環節N、P型產能加速轉換提供更大的驅動力。
硅片和組件環節在2023年的價格跌幅整體低于50%。即便如此,當前這兩個環節的價格已經來到了低位。特別是組件價格,大有繼續創下歷史新低的跡象。
在硅片端,兩種主流尺寸規格硅片(M10和G12)2023年的價格變化,發現其變化趨勢與硅料環節高度相似,反映出其受到硅料價格變化的直接影響。有意思的是,兩種規格的硅片產品價格走勢呈現分化。其中,G12硅片除了價格跌幅明顯小于M10外,因供需緊平衡的關系,G12硅片價格尺寸折算每瓦的溢價空間相對較高。
組件環節的價格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成為討論產業鏈價格現象時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自2023年11月國央企組件采購開標價格中開始出現低于1元/W的報價以來,組件環節的價格“冬天”顯得寒氣刺骨。到了12月份,國內P型組件的成交均價正式跌破1元/W。且N型TOPCon組件價格跌幅也超過48%,并逼近1元/W的平均成交價格。
有光伏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組件價格低于1元/W是行業競爭加劇的產物,對于一直以降本增效為主線的光伏產業而言,這意味著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殘酷。
實際上,在2023年初,組件價格還在1.8元/W的水平,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價格就跌去了一半之多。而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披露的數據,組件價格的下探仍未止歇。2024年第一周,國內P型182單晶組件價格執行訂單為每瓦0.88元至1.03元,210單晶組件價格地面項目價格也在下探,滑落到每瓦0.89元至1.03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9日,中國電建42GW組件集采項目開標,在55家企業的報價中,P型組件的最低綜合報價為0.806元/W,而N型組件的最低報價為0.87元/W。
尚未見底
市場經濟下的光伏產業鏈價格,受供需關系的影響。因此,2024年各環節將會有多少產能投入市場,是影響價格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
2022年和2023年兩年,我國光伏產業鏈主要制造環節的產能呈現飛快增長的勢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2022年數據顯示,這一年,國內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82.7萬噸、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長均超過55%。而在2023年前10個月,我國光伏制造端產量也創下歷史新高,多晶硅產量約114萬噸,硅片產量約460GW,光伏電池產量約404GW,光伏組件產量約367GW,同比增速分別為86%、79%、74%、72%。
另據第三方機構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端均超過800GW(硅料折算),較2022年同比增幅超過60%。其中,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在2023年擴產速度最快,這主要由一體化產能以及跨界產能提升所致。
產能的大幅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量升價跌下,2023年各制造端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其二,價格下跌的恐慌情緒在2024年繼續震蕩,并倒逼產能出清。
回顧2023年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的盈利情況,總體可以概括為:硅料環節集體受挫,硅片環節難言樂觀,電池和組件環節各自分化。但部分在N/P型技術過渡過程中跑在前列的企業,卻能抓住風口享受到了技術更迭的紅利。例如,在電池片環節,鈞達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達16.38億元,同比增長299.21%;在組件環節,晶科能源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3.54億元,同比增長279.14%。這兩家企業均處于當前TOPCon技術規模化應用的蜜月期。
然而,隨著各環節大量的產能在2024年上馬,“2024年光伏產業鏈何時見底”的問題,備受業內關注。
分環節來看,在硅料端,今年這一環節會進入“L型”磨底階段。對此,東吳證券分析認為,“硅料產能按預期釋放,對應組件供給535GW。假設2023年單W克耗為2.25g/W,考慮產業鏈庫存系數為90%,組件供給量為535GW,硅料有效產能145萬噸,逐步供大于求。”
此外,硅料環節N/P型產品的價格差異還會繼續維持。在超過250萬噸有效產出的預期下,N型硅料預計出貨量將超過P型硅料。因而率先規模化供給N型料以及成本管控更強的硅料企業,將拉開盈利差距。
在硅片環節,其所面臨的產能過剩程度相較于其他環節略有突出。華福證券測算,2023年國內主要廠商硅片產能為826GW,同比增長53%。到了2024年,硅片產能還將加速釋放,即最低價格尚未到來。另據東吳證券的計算,目前國內第一梯隊的硅片廠商,單瓦生產成本約0.23元至0.25元,非硅成本約單瓦0.11元至0.13元/W之間,與第二梯隊之間存在每瓦0.02元的成本優勢。“硅料瓶頸解決,2024年硅片過剩進入激烈競爭階段。”東吳證券統計,截至2024年底硅片產能合計1068GW,對應可供裝機890GW,但由于石英砂相對緊張,硅片盈利有支撐。
電池片和組件環節的同樣會面臨盈利中樞下行的可能性。
考慮到N型產能在2024年集中釋放,價格還將迎來探底。對此,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組件在2024年一季度還會保持下探的陣勢。而東吳證券的預測是,組件環節的盈利于2024年第二季度加速見底。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電池片還是組件環節,N型產能的競爭將是2024年的一大看點。雖然產業鏈價格下行周期內,各主要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盈利受損的情況,但在“價格之手”的調節下,一方面N/P型產能完成結構轉化,落后產能淘汰;另一方面,市場集中度迎來提升,一體化龍頭綜合成本優勢得到凸顯。
還需提及的是,當2024年行業大洗牌的周期再度來臨時,各企業產能擴張的策略目前開始顯現出不同。
業內有觀點指出,在融資收緊、“價格戰”持續以及產能大擴的背景下,2024年整個行業的擴產節奏將放緩。
不過,亦有企業的策略是逆周期擴產。例如在硅料端,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在2023年12月份相繼拋出了百億擴產計劃,逆勢加碼硅料產能。
作者:曹恩惠 孫晨陽 來源:21 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