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一門好生意:把電站賣給央企

    2024-01-30 09:30:56 太陽能發電網

    當組件價格暴跌,電站的商業價值被重新估量。
     
    1月23日,晶科科技發布公告稱,將其持有的9家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公司100%股權作價8784萬元出售,涉及裝機容量55.79MW。收購方電投徽融新能源有限公司擁有央企背景,是國電投的電站持有公司。

    電投融和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國家電投集團安徽電力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5%、35%。

    其中電投融和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大股東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電投集團安徽電力有限公司為同屬國家電投成員的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的百分百控股公司。

    這筆交易的特別之處在于,晶科科技在披露中表示,近一年向電投徽融出售獲得利潤絕對值累計額度,已經達到最近一期經審計凈利潤的10%以上。

    回顧晶科科技2022年業績,營收31.96億元,同比下降15.16%;歸母凈利2.09億元,同比下降36.06%。以此計算,一年內電投徽融為晶科科技貢獻的凈利潤至少在2090萬元。

    這已經是2023年以來,國電投安徽公司第二次公開發力,2023年8月,林洋能源打包出售了14家子公司100%股權給國電投安徽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安徽電投新拓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交易金額2.29億元,涉及的裝機容量合計約60MW;10月再次向國電投售出一個450MW項目(100MW備案未開工),交易金額4.16億元。

    出售電站不再是斷尾求生的代名詞,邊建邊賣式的滾動開發電站已經成為一門好生意。回顧光伏電站企業的求生時代。2018年531之后,光伏發電補貼進入退坡時期。

    大批企業融資受挫,等不來長期拖欠補貼,站在資金杠桿上騎虎難下,電站資產大甩賣時代到來。不得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此時的買方比較多樣,但已基本形成民企專注上游產業鏈,央國企重下游電站開發的局面。

    隨著政策陸續出臺,這一情形得以延續。2020年9月,我國在世界舞臺上提出了“雙碳”目標,預計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GW以上。央企提出“十四五”期間的新能源裝機規劃,總新增裝機容量超623GW。

    2022年10月,《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對央企裝機量做了明確要求,到2025年,中央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比重不低于30%。

    央國企再次提升了收購力度,GW、百億成為談判桌上的常客。光伏電站不愁賣的優質資產屬性得到了業內普遍認可。

    另外,組件價格不斷降低,平價時代重塑了下游電站的商業價值,國家電網的電費補貼占總收益的70%—75%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轉。

    在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晶科科技系實控人李仙德表示,從需求端看,新能源電站項目近年來由于政策支持且能夠維持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水平,逐漸被視為優質資產,受到市場廣泛歡迎。

    除了傳統的能源型企業外,房地產和基建類企業、各類金融機構等,都對投資和收購新能源項目抱有濃厚興趣。

    公司未來會進一步提高轉讓電站占年度新增的比例。林洋能源表示,公司從2023年開始每年的新增裝機并網規模都會有比較大的提升,預計今年新增裝機規模會在3GW左右。

    這為公司自持或轉讓,都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持續轉化的發電或轉讓收益。此外公司大力發展的戶用光伏,本就屬于高周轉模式,未來建設的大部分都會在適當時機轉讓。

    買賣生意

    在光伏電站的生意場上,央企支撐起了需求。五大發電集團拋出的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目標,維持在70至80GW范圍內。六小豪門中,三峽集團裝機目標較高為70至80GW,其余集團則把目標放在15至40GW區間。

    要達成目標,僅靠自投自建,很難達成目標。以2021年為例,可統計的光伏電站總交易規模已超9GW,交易總額達287億元以上,以華電集團、國家電投為代表的央企占總交易規模89%以上。

    在供給端,民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協鑫新能源,不僅曾是協鑫集團光伏電站開拓者,也曾是業內的絕對龍頭,2018年底,協鑫新能源持有的光伏電站規模以7.309GW創下歷史新高,長期穩居行業領先地位。但很快,由于光伏電站補貼發放不暢,協鑫新能源決定出售電站降低負債率。

    2021年上半年,協鑫新能源發布公告,或完成出售共超過5.6GW光伏電站資產,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擴大到6.5GW,持有光伏電站規模低至753MW。

    2023年,10月12日,協鑫能科控股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鑫坤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擬以自籌資金現金,收購協鑫新能源下屬13家子公司持有的36個目標公司的全部股權。至此,協鑫新能源的光伏電站出手完畢。

    連續出售過程中,協鑫新能源財務狀況得到極大扭轉。2021年,資產負債率下降至56.31%,2023年前兩季度,該公司負債率下降至47.46%。僅此次出售,就足以讓資產負債率下降約16%。同樣的斷尾理由,晶澳科技進行了同樣操作。

    在2020年11月,晶澳科技以4.76億元的總對價將位于甘肅與內蒙古的三家光伏電站轉讓給國家電投集團下屬企業;2021年12月,將持有的北屯海天達光伏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海天達光伏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新疆九州方園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中核匯能有限公司,轉讓價格合計2.8億元。

    不同于協鑫新能源的是,晶澳依然有繼續開發電站的動作。

    2023年10月末,晶澳科技發布公告擬投資15.74億元建設光伏、風力發電及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晶澳科技表示,本次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項目,符合公司不斷擴大自持光伏電站規模的規劃,符合公司發展光伏電站的“開發、持有、轉讓”業務模式,同時有利于增加光伏組件銷量,提升光伏組件產品在終端的應用和示范作用。

    從2023年以來的電站交易公開信息來看,最活躍的當屬晶科科技。

    相關統計顯示,2023年上前六個月分別出售安徽銅陵110MW集中式光伏項目以及合計50.83MW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同年9月,全資子公司晶科電力將其持有的橫峰伏貳100%股權轉讓給天津北清,交易總對價為7.3億元,涉及晶步達坂城100MW風電場項目;10月,向河南守諾、江西守諾分別將其持有的河南晶陽、上饒晶寶各100%股權轉讓給廣州越秀新能源,股權轉讓對價合計為263.55萬元,涉及的光伏電站出售容量為212.19MW。

    價值說話


    2023年,組件價格受硅料產能驟增影響,形成暴跌趨勢。盡管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企業幾無盈利可能,卻為下游電站提供了爆發機會。



    “現在新增的平價電站已經實現正向現金流,隨著平價電站比例的進一步提高,補貼對公司整體營收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李仙德在晶科科技最近一期業績說明會上說道。擺脫補貼過活,是電站自主盈利的一道門檻。開發電站商業價值走強。

    可以從晶科科技的第三季度報告得到再次肯定。晶科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35.03億元,同比增長39.66%;對應歸母凈利潤3.89億元,同比增長29.87%,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均已趕超2022全年。

    晶科在公告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硅料硅片等環節產能持續釋放,產業鏈上下游博弈加劇,價格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下降趨勢。

    隨著價格下跌逐漸向下游傳導,電池、組件等均出現大幅度降價。

    對下游電站成本影響最直接的組件價格,由年初的1.8元/W均價,下降到1.3元/W區間,甚至出現了低于1.2元/W的報價。成本的顯著下降,極大地促進了光伏電站投資的積極性,進而帶動了整個光伏行業的新增裝機并網大幅度提升,釋放電站成本空間的同時提升了收益率水平。



    光伏電站的商業價值主要變現方式為自持或者轉讓,為什么轉讓給央國企更讓電站企業青睞,這筆賬如何算?

    光伏電站主要分為集中式電站或分布式電站。集中式光伏電站一般采用全額上網的售電模式,也就是全部發電量售給電網公司;分布式光伏電站分為余電上網和全額上網兩種售電模式,前者發電量優先出售給屋頂資源業主,剩余電量售給電網公司,后者發電量全部出售給電網公司。

    但總體來說,都是靠收入與成本的差額計算利潤。

    光伏電站自持營收來自售賣給電網的自發電力。很長一段時間里,光伏上網電價,也就是電站的售電收入,相當于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光伏補貼價。

    但隨著補貼褪色,以及深谷電價推行,電站的收入在近幾年呈下降趨勢。光伏電站的固定成本主要來自組件、施工等,發電不需要投入原材料,因此光伏電站的固定資產折舊是營業成本的重要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電站企業往往會通過借貸等融資渠道擴大電站規模,以高杠桿的方式經營企業,因此資金成本往往成為運營中的主要成本。自持電站的利潤=售電收入-固定成本-資金成本。

    正如本文開頭所講,光伏電站的補貼發放不暢,企業早早將未發放的補貼放入了財報中的應收賬款,盡管幾乎沒有減值可能,但嚴重拖累了企業資金運用效率,造成了資金成本大幅提高,動輒數億資金成本并不稀奇。

    如果自持電站,企業需要承擔高額資金成本,同時要在售電收入與固定成本的不確定中漂泊。

    轉讓+部分自持和滾動開發成為業內主流業務模式。在交易過程中,電站與電站的價格差往往很大,并不能只用規模衡量。

    2023年光伏電站交易金額最大的當數易事特,其向中核匯能出售兩家子公司100%股權的交易金額高達7.82億元,電站規模100MW,粗略估算為7.82元/W。

    1月23日,晶科科技公告中提到的項目作價8784萬元,涉及裝機容量55.79MW,粗略估算為1.57元/W。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差,原因重重。

    光伏項目的建設時間不同,單瓦成本差異很大。不過,由于技術層面趨于成熟,僅靠單瓦成本無法衡量,收購方幾乎不會采用設備價值來對電站價值進行評估,通常按照收益率來反推造價的方式進行收購。從這個邏輯來看,收益率是影響項目估價的第一要素。

    另外,由于政策因素不同時間點并網的電站上網電價往往差異很大,這對項目收益、賣方對于項目定價有相當的影響。而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由于土地等隱性成本也深刻牽制著轉讓價格分裂尺度。

    利難兩頭

    頭部光伏電站的民營企業往往擁有組件或其他上游產能,擁有建設成本優勢。但由于民營企業天然的融資劣勢,對比央國企資信等級高,資金成本更高,轉讓是最優選擇。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有雙方明確信息的電站交易約10起,規模在1.3GW左右,對比2021年的8GW降幅明顯。規模收縮,意味著市場走向有序。

    自五大六小集團發布裝機規劃始,旗下子公司往往為了完成指標,選擇不顧項目問題大肆收購,為開發和持續運營埋下隱患。

    其中,土地性質始終困擾著光伏項目開發。由于光伏項目占地面積大,涉及國土、環保、林業、畜牧、漁業、水利等多個部門。一個部門反饋問題,項目便難以推進。

    另外,由于光伏商業版圖覆蓋全國,不同省份土地政策難以達成一致。光伏電站從建成到走完運行周期是一個長期過程,土地費用難以穩定。

    在建成時土地的費用,往往隨著地方政府征收相關稅金水漲船高,且土地租金越來越高,青苗補償越來越貴。

    在極端情況下,導致項目尚未完成,卻已無法實現之前預測的收益率,買來就虧損的情況日益嚴重。甚至有央企在電站收購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利益輸送問題。


    作者:戲臺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欧美色图在线播放| 哆啪啪免费视频| 91抖音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中国老熟妇xxxxx|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桃花综合桃花七七网|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1024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好大好猛好深好爽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拍摄直播play文h|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美国omakmanta|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国产男女插插一级| 91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香蕉狠狠再啪线视频| 国产精品28p| 黑人异族日本人hd|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自拍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