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浙江正泰、尚德太陽能等百家國內外光伏企業家齊聚哈密,參加“中國(哈密)大型光伏荒漠發電產業發展論壇”,參會企業數量之多讓主辦方之一的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協會)中國區總裁陸郝安頗感意外。
毋庸置疑,新疆已成為國內外光伏企業眼中一個廣闊而全新的產品應用市場。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市場,諸多步履艱難的光伏企業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次良機,紛紛表示有意在新疆建光伏電站。
然而,國內外光伏企業熱切的投資愿望,會給新疆光伏產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新疆又將如何利用這次產業轉移推動光伏產業發展……這些都是未來新疆光伏產業大發展所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1.現狀:光伏產業迎來跨越發展期
環球太陽能基金董事長助理沙江海表示,“希望能在新疆投資光伏發電站,項目越大越好。”作為環球太陽能基金高層,他此次赴疆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產業技術和資金尋找光伏電站投資項目。
近十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產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光伏產業有近90%的市場在歐美,隨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受美國“雙反”的影響和打壓,更是將不少光伏企業推到懸崖邊緣。
為了盡快破解困局,國內光伏企業紛紛考慮將產業向新疆等西部地區轉移。作為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新疆僅荒漠戈壁土地面積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4千億噸標準煤。同時,沿阿爾泰山、天山一帶擁有豐富的石英硅資源,僅在準噶爾地區探明儲量就達1.2億噸。除此之外,新疆還具備政策比較優勢。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為支持新疆特色產業發展出臺了差別化的產業政策,為新疆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新疆工業電價便宜、運營成本低等諸多優勢也吸引著企業進疆。“內地光伏產業向新疆等西部地區轉移,勢必會推動新疆本地光伏產業跨越式發展。”新疆光伏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呂紹勤說。
2.問題:產業轉移機遇與風險并存
然而,內地光伏產業向新疆轉移雖然能爆發出
巨大的發展勢能,但也包含著巨大的風險和問題。
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報告中
表明,在我區開展光伏項目前期工作的諸多企業中,已經出現了部分企業圈資源、假投資的現象。
對此呂紹勤也表示認同。他說:“其中也有一些企業只是為了占有資源,這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還提到:我區太陽能、荒漠戈壁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也存在電網網架薄弱,電力負荷市場等問題,許多地區未能結合資源、電網、市場等建設條件,盲目上太陽能電站項目。尤其是哈密、吐魯番等地,方圓幾十平方公里就有十幾家企業在開展前期工作,不利于有序開發,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同時,大量太陽能利用項目扎堆建設,電力的并網和消納十分困難,影響行業的整體效益,不利于延長產業鏈和形成產業集群。
前不久,國內一些媒體報道了青海省大規模推進大型太陽能發電廠,而電網及電力市場難以消納,已并網的電站限電現象較為嚴重,給企業和地方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陸郝安說,電力輸送和并網難也會制約新疆光伏產業發展。太陽能和風能一樣,具有不穩定性,需要和火電打捆外送。而新疆個別光伏發電站擔心電站建成后電力并網和輸送難,建設速度也放緩。
陸郝安還認為,制約新疆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還有上網電價。如果上網電價過低,光伏電站收回投資的周期會延長,乃至出現虧損,不僅會影響其他企業光伏電站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新疆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3.機遇:開拓疆內展望中西亞市場
“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迎接內地光伏產業
轉移。新疆還處于光伏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這種
產業轉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新疆是一個機
遇。”呂紹勤說。
呂紹勤認為,盡管國內外光伏企業頻頻告急和破產,但光伏產業的應用發展沒有減少,只是增幅降低了。而新疆發展光伏產業利大于弊,鼓勵內地光伏企業轉移,有利新疆發展光伏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疆本地及周邊的太陽能應用市場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內地光伏企業轉移也看重中亞、西亞諸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光伏產品的需求很大,新疆光伏產品除了本地銷售外,還可以銷往中亞、西亞。”呂紹勤說。
一直以來,我區高度重視對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先后組織實施了“送電到鄉”及“絲綢之路光明工程”,解決了全區43.2萬人基本生活用電問題,并建成了一批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大型光伏并網電站等項目。
今年上半年,我區出臺《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新疆光伏產業發展目標:到2015年,建立較為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初步建成國家重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烏魯木齊將成光伏制造業基地中心。近日,我區又下發了43個光伏發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路條”(總裝機規模90萬千瓦)。“到2015年,光伏發電量將占新疆電力消費總量的比重超過2%。可見,新疆光伏市場的容量大,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呂紹勤說:“尤其在太陽能光伏提水綠化灌溉系統、無電家庭電氣化建設、太陽能光電建筑等方面,都可以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開發利用。”
陸郝安也認為,目前的市場形勢不會影響新疆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國外和內地光伏產品過剩是相對的,在全球經濟復蘇后可以得到解決。
4.對策:合理布局謀求長遠
呂紹勤認為,《規劃》的發布表明,新疆光伏產
業發展已納入自治區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我區已
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我國光伏產業轉移,努力把新
疆建成我國21世紀的“光伏產業基地”和“能源電力基地”,有利于調整我區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在內地光伏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必須加強政府引導作用,通過應用市場的驅動,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有選擇地接受內地光伏企業進駐新疆,引進先進的技術產品,促進太陽能市場良性競爭機制,加快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呂紹勤說。
陸郝安建議,在沒有全面打開中亞、西亞等市場之前,新疆光伏組件和電池等產能需要和當地光伏電站建設需求相匹配。同時,建立持續穩定的疆內光伏發電市場,在光電并網條件好的地區建設光伏電站,所發出的電能全部并入新疆電網;在邊遠、缺電和不能并入新疆電網的地區,建設離網光伏電站,滿足局部地區電力需求。
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太陽能發電作為我區能源工業體系的有益補充,項目建設要根據光伏就近接入、就近消納的特點, “統一規劃、按照 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有序開發”的原則,以東疆及南疆為重點,建成一批十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并根據需要建設無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加快將新疆建成太陽能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同時,這份報告還建議我區結合資源、電網等條件,建設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等多能互補的新能源產業體系,最大程度發揮資源效率,促進我區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