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歐洲的逆變器庫存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隨著歐洲去庫存需求改善后,預計2024年歐洲區域出口量將重回增長。
從市場規模來看,海外市場占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約一半,且戶儲、微型逆變器等高利潤產品的市場基本均在海外,相同產品的價格也明顯高于內地,因此是逆變器廠商的主要利潤來源。
2022年,中國逆變器出口金額大增75%至89.5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大增95%至61.6億美元,除因海外光伏及儲能裝機快速增長外,因地緣政治原因也是重要原因。
根據EESA統計,2022年歐洲戶用儲能系統實際裝機4.6GWh,但出貨量高達9.8GWh,為前者2倍以上,導致期末庫存增至5.2GWh,2023上半年實際裝機5.1GWh,已超2022年全年,但仍低于6.3GWh的出貨量,期末庫存進一步增至6.4GWh,約為8個月裝機量,遠超3-6個月的正常水平。
圖:歐洲戶用儲能系統庫存狀況(GWh)
在高庫存壓力下,2023年4月起月出口金額環比持續下降,由頂峰3月的11.7億美元下降53%至最低點10月的5.5億美元。從7月起同比也出現明顯下降,且降幅逐月擴大,并在11月達到最高值47%,全年出口金額99.5億美元,同比增速收窄至11%,其中下半年38.1億美元,同比/環比下降35%/38%。
在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后,11月出口金額終于環比回升1%,12月再度回升7%,同比降幅也開始收窄,表明歐洲去庫存已有一定成效,出口拐點已經出現。
預計歐洲去庫存將持續至2024年一季度,2023年4季度出口金額仍環比下降19%,但由于歐洲實際裝機需求仍然旺盛(EESA預計歐洲戶儲2023年實際裝機約10GWh,下半年約5GWh,環比基本持平)。隨著庫存逐漸降低,2024年一季度出口將環比轉正,待庫存降至合理水平后,二季度出口就有望恢復至正常水平,但由于2023年上半年的高基數,直至2024年下半年才有望重回同比快速增長。
圖:內地逆變器出口金額
圖:內地逆變器月出口金額
主要出口市場
分出口地區來看,2023年歐洲占出口金額56%,為主要出口市場,南非、巴西占比約5%,美國、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占比均在2-3%,其他地區占比23%。歐洲出口金額增長11%,貢獻超一半增量,南非大增99%,但近期需求已大幅衰減,巴西、美國下降33%、28%,印度、日本增長5%、1%,其他地區則增長31%。
圖:2023年內地逆變器分地區出口金額占比
圖:2023年內地逆變器分地區出口金額及增速
分貨物發出省份來看,華為所在的廣東逆變器企業最多,2023年出口金額占比高達40%,陽光電源及固德威廣德產能所在的安徽和逆變器企業也較多的浙江占比約19%/18%,固德威、上能電氣等企業所在的江蘇占比12%,這4省為主要出口省份,合計占比高達89%。
因陽光電源出口爆發,安徽出口金額大增141%,貢獻了全國絕大部分增量,江蘇也增長17%,廣東、浙江則同比下降5%、7%,拖累了全國增速。
圖:2023年內地逆變器分省份出口金額占比
圖:2023年內地逆變器分地區出口金額及增速
當前,儲能市場終端需求仍在擴張。傳統的歐洲市場,電力現貨波動更頻繁、幅度更大,負電價頻現,安裝戶儲+動態電價合約模式接受度在提高,開始出現獨立安裝用戶(無光伏)。此外,美國加州今年4月將開始實施NEM3.0,分布式光伏上網電價大幅下降,配儲經濟性與需求提升。
在電力設施相對薄弱的新興市場,戶儲作為電力保供需求也在蓬勃發展。整體而言,目前儲能仍在庫存去化,產業鏈有盈利擾動,后續有望逐步迎來需求及盈利的雙修復。
海外毛利率高于內地
由于海外人工、土地等成本遠高于內地,逆變器在其光伏裝機投資成本中占比遠低于內地,因此對逆變器性能要求較高、價格敏感度較低,同時海外市場銷售門檻較高,僅有一二線企業能被普遍接受,競爭程度相對緩和,導致海外毛利率遠高于內地。
例如固德威2022年逆變器境外毛利率高達41.0%,而境內僅為13.6%,高出27個百分點。因此海外收入占比較高的企業毛利率較高,近年來內地企業的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高也推升了其毛利率。
除上能電氣由于海外收入占比低導致毛利率較低外,各企業并網逆變器毛利率近年來處于25-40%區間,遠高于光伏制造其他環節龍頭的10-25%。陽光電源毛利率優勢明顯,由于產品創新、規模效應及運費下降,2023上半年更創下39.5%的多年新高,戶用逆變器龍頭中首航新能毛利率較高,錦浪科技較低。
除上能電氣外,各企業儲能逆變器毛利率近年來處于35-50%區間,2023年上半年均在40%以上,遠高于并網逆變器。總體而言,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呈上升趨勢,且處于2021年以來高位。
萬億儲能賽道中,逆變器企業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PCS是儲能系統與電網的交互最為密切的環節,承擔著交直流電流的轉換、確保電池安全運行、響應電網信號進行有功無功調節等重要的功能。如今逆變器企業的儲能業務曲線一致朝上,成為了新的增長極。
來源:交銀國際,集邦儲能整理
作者: 來源:集邦新能源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