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3年全國光伏制造行業運行情況》,過去一年,全國多晶硅產量超過143萬噸,同比增長66.9%。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2月的單月多晶硅產量約為17.52萬噸,到2023年底,全國多晶硅有效產能超過240萬噸,2024年底可能超過400萬噸。
一時間,“產能過剩”的聲音甚囂塵上,給光伏產業帶來一片揮之不散的陰霾,甚至有人用現在的行業形勢同2012年相比較,不斷唱衰光伏。
不可否認,在供需形勢的影響下,2023年3月以來,多晶硅價格整體呈下跌趨勢,也將下游環節帶入了降價風波,光伏組件價格歷史性跌破1元/W。但如果我們將眼光放長遠些,就會發現,降價帶來的是全行業快速爆發,國內、全球應用市場蓬勃發展。當前看起來有些臃腫的產能產量數據,放在幾年后,可能只是產業鏈自我平衡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無足輕重。只有成功穿越產業發展長周期的企業和從業者,才能笑到最后,成為最終贏家。
一、產業周期與價格波動
從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過去五年新增裝機數據看,我們正處在電力需求快速增長、新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替代的關鍵階段,每年的光伏發電新增并網裝機規模都保持上漲趨勢。2022年,我們交出了87.41GW的成績單,穩居全球首位;2023年,我們又完成了216.30GW的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47%,相當于過去四年總和,再一次讓所有人為之驚嘆。
與之相對應的是產業鏈供需影響下的價格無序變動。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玻璃緊缺導致價格上漲、2021-2022年硅料供應不足、組件供應緊張帶來的價格攀升,相信所有光伏從業者都記憶猶新。在供需緊平衡狀態下,產業鏈價格秩序遭到破壞,一日一價、一單一價,無論是大型地面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眾所周知,與其他環節相比,多晶硅均帶有化工屬性,初始投資成本高、產能建設與爬坡周期長、生產彈性低、能源成本占比高。在行業快速發展期,由于硅片、電池、組件等環節新產能落地速度較快,但多晶硅等環節的擴產速度往往不及預期,“臨渴掘井”為時已晚,可能給行業帶來不利影響,很容易造成結構性供需失衡,價格也會出現較大波動。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23年發展回顧與2024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關領導指出,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大幅增長,是在光伏產業上游價格超預期下跌、后疫情時代電站建設加速以及風光大基地項目集中投產等多重因素疊加帶來的超常規增長,2024年全行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穩定健康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我們認為,避免行業大起大落的關鍵,就是要確保全產業鏈各環節供給均無剛性制約,不會出現“卡脖子”現象,確保行業平穩較快增長。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發布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36.72GW,同比增長超過80%。顯然,光伏行業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不存在“急剎車”的可能。從第三方機構預測結果看,2024年,國內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240GW以上,全球新增裝機則有望突破500GW。此外,多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到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000GW,帶領我們進入太瓦時代。對于產業鏈規模和供需情況,我們可以有更樂觀的預期。
二、光伏企業受沖擊,成本把控是關鍵
在產業鏈供需和價格的綜合影響下,光伏企業的業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多晶硅龍頭大全能源(SH:688303)為例,2023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63.29億元,同比減少47.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63億元,同比減少69.8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7.76億元,同比減少69.84%。
對于上述業績數據,券商分析師認為,大全能源業績同比下滑主要因產業內周期性庫存消耗及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光伏上下游的供需格局急劇扭轉,行業競爭博弈加劇導致硅料產品價格大幅調整。
研報指出,雖然2023年整體因硅料價格下跌公司利潤同比下滑,但是大全能源Q4在硅料價格底部區間內實現歸母凈利潤6.48億元仍略超預期。成本控制方面,2023年全年含銷售費用在內的單位生產成本達到48.70元/kg,處于行業第一梯隊位置,且處于逐季度下降趨勢,在成本導向的硅料環節內優勢顯著。目前看,硅料價格在2023Q4處于相對低位,考慮到后續行業成本曲線抬升等因素,判斷公司季度盈利底部大概率發生在2023Q4-2024Q1區間內,未來盈利能力有望小幅回升。
據了解,截至目前,四家國內硅料龍頭公司中,除了通威股份(SH:600438)外,大全能源、協鑫科技(HK:03800)、新特能源(HK:01799)均已披露2023年業績。總體看,硅料環節凈利潤普遍出現七至八成的下滑。硅業分會專家認為,硅料企業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下硅料市場價格的下跌。隨著新建產能陸續達產,之前硅料緊缺、“擁硅為王”的年代已經宣告結束。“硅料行業的競爭已步入下半場。”他表示,不同于擴張的上半場,光伏的下半場競爭將集中在成本和品質方面。
這也是老牌企業的重要優勢。分析師指出,與新進入多晶硅環節的部分企業動輒超過60元/kg的現金成本相比,大全能源2023年多晶硅現金成本僅為42.70元/kg,其中四季度可控制在40.69元/kg,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擁有較深的護城河。從年報看,在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他們依然實現了39.97%的高純多晶硅毛利率,遠超產業鏈其他環節企業,這是非常難得的。
三、n型技術迭代下的競爭新格局
此前,多家組件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TOPCon、HJT、BC等n型電池組件技術將迎來突破,完成對p型PERC的技術迭代,預計全年市場占比不低于60-70%,其中四季度可能達到85%以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2023年9-12月招投標數據的統計也表明,央國企在2024年對n型組件的需求超過70%。設計院專家表示,當前n-p組件價差只有0.04-0.06元/W,對n型非常有利;事實上,只要n-p組件價差不超過0.1元/W,選用n型組件就可以帶來更低的度電成本。
下游需求必然會影響上游硅料環節的戰略決策和技改進程。有券商分析師透露,考慮到多晶硅環節n-p價差最高可達0.8萬元/噸,n型硅料的毛利可能比p型硅料高7個百分點左右。顯然,對多晶硅企業而言,誰能生產更多適用于n型產線的高品質硅料,誰就可以在2024年拿到更高市場份額,實現更好盈利。
對此,大全能源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作為高純n型硅料的主要生產商之一,他們敏銳感知市場變化并提早布局,使公司得以在此輪產品迭代中實現n型硅料產品的快速放量。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n型硅料銷量53,219.40噸,其中12月份n型硅料銷售占比達到59.11%。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內蒙產線已具備100%生產n型硅料的能力,新疆產線目前n型料占比為 60-70%,未來通過技術改造后,n型料產能水平將進一步提升。“2024年,預計全年n型料銷售比例為70%以上,公司產品研發路線將始終服務于客戶對高品質硅料的需求。”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說。
與此同時,他還談到了一個頗有價值的觀點:不希望n型料價格保持太高,因為這會導致下游拉晶廠傾向于使用價格更有優勢的p型料,不利于產能過剩的出清。事實上,這也是多個環節龍頭企業的共同心態。優質產品價格階段性被抑制,二三線廠商無利潤甚至部分虧損,其實更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非專業企業,讓光伏行業盡快恢復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內蒙古包頭二期10萬噸多晶硅新增產能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大全能源的多晶硅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全年名義產能將達到30.5萬噸,產銷量目標也相應提升。對跨界企業而言,當前可謂機遇與風險并存;但對于現金流充裕、多年專注多晶硅制造的大全來說,這便是最好的時代。
作者: 來源:大全能源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