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一場春雨過后,渤海灣畔天藍海湛,位于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廣利港區通用碼頭,紅色的門機、履帶吊等吊裝設備十分醒目。
“碼頭岸線長337米,港池疏浚面積約169萬立方米,后方配套堆場面積約15.7萬平方米。碼頭年吞吐量達65萬噸,可滿足150套風電機組裝備裝船出海。”東營市廣利臨港產業園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閆松松介紹。
風電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岸線綿長、海域面積廣闊等資源優勢,以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為重點,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規模連續兩年突破200萬千瓦。“風光”綠電的蓬勃發展帶動風電、光伏裝備制造企業沿鏈聚合,新技術、新項目、新產業加速涌現。
中國海裝、上海電氣、三一重能、洛陽雙瑞、中復連眾……在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一批國內海上風電企業爭相落戶,涵蓋風電主機、葉片、樁基及塔筒、發電機、齒輪箱、軸承等全產業鏈條。2023年,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累計落地總投資248億元的產業鏈項目28個,投產項目15個,全市力爭到2025年產值突破500億元,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長、配套最全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主要生產主軸、輪轂、底座、連體軸承座等5MW-30MW高端風電核心部件。走進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內的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機加工車間,一臺臺橘紅色的行車排列井然有序,大型數控機床正在運轉。
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工作人員宋雪雪介紹,企業全面掌握風電核心部件鑄造、機加工、涂裝相關的核心技術,擁有MAGMA仿真模擬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全自動智能化涂裝技術等,技術水平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取得風電裝備零部件領域授權專利45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不僅如此,運用數控加工、機器人噴涂、ERP管控、西門子操作系統等數字化生產工藝和精細化管理措施,金雷新能源重裝不斷提高工藝精度和產品質量,促進海上風電核心部件研發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作者: 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