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能夠保護好知識產權才能保護好創新,有利于推進高水平‘走出去’戰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共同推動產業合作、技術合作,走向更高的高度。”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近日在采訪中表示。
隨著光伏產業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支撐。然而,近年來,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行業內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現象,許多企業因擔心創新成果被竊取或模仿而減少研發投入,不僅抑制了行業的創新活力,也阻礙了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業界專業人士表示,當前國內專利侵權頻發,海外征收高額關稅,光伏產業利潤正在被海外攫取,引領全球的中國光伏行業正在面臨被海外彎道超車的風險。
面對專利肆意侵權,不少企業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捍衛正當權益。近段時間以來,光伏行業專利侵權訴訟屢見不鮮。去年,Maxeon子公司對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前段時間,TCL中環參股公司Maxeon公司就三項專利,對阿特斯控股股東CSIQ提起訴訟。就在近期,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就TOPCon太陽能電池技術對國內光伏企業潤陽股份的美國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這些訴訟案例凸顯了光伏行業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公平公正市場競爭秩序的迫切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行為已成為光伏行業亂象的根源之一,正在阻礙光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也倒逼中國光伏產業“讓利于海外”,當我們侵權內卷的時候,海外正在通過攫取的利潤投入下一代技術,削弱中國光伏產業的海外競爭力。因此,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違法侵權的借口。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總法務顧問姚子然表示:“光伏行業技術迭代非常快,如果創新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就會挫傷企業積極性。”在缺乏有效保護的情況下,企業的創新成果容易被他人竊取或模仿,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企業利潤受損。這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利益,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讓海外光伏企業從中得利,實現超越。
中央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安全,只有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有效保護我國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也側面證實了這一問題。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3月新增光伏裝機同比下降32.13%,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也同比下滑36.60%。這些數字背后,反映了行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加強對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并推進國際化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這些措施有望為光伏行業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晶澳科技高級副總裁孫廣彬指出,知識產權在提升光伏產業創新力和附加值、推動中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了支撐保障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能夠保護好知識產權才能保護好創新,有利于推進高水平‘走出去’戰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共同推動產業合作、技術合作,走向更高的高度。”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近日在采訪中表示。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此前在采訪中也提到,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必須去尊重知識產權保護,這是企業該有的擔當。獲得專利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說授權、購買、交換,而不是去逃避。晶科也希望行業尊重我們的技術研發。
加強光伏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刻不容緩。業內人士建議,國家層面宜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正面引導,從重從嚴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案件,鼓勵通過行業自律強化知識產權交叉授權等方法開展合作。與此同時,也呼吁更多企業依法維權肅清毒瘤,以刮骨療傷之決心,營造行業風清氣正生態。
作者:吳瓊 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