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調度視頻會指出,2024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良好,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發電量穩步增長。與此同時,部分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下降,源網協調不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不平衡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快研究協調解決。
會議要求,全力推進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持續做好按月調度和按周監測,推動基地項目按期投產。地方政府要加強行業引導,指導新能源項目有序開發。電網企業要加大建設投入,特別是配電網的升級改造。
2024年1—3月,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6376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91.8%,同比增長34.5%;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6903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30.9%,同比增長16.1%。
根據5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4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229億元,同比增長24.9%。
隨著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電源特別是新能源以及電網投資增長顯著提速。
在近期舉行的電力市場聯合學術年會上,發電領域與會專家介紹,一個風光大基地項目幾乎等于一個省的新增裝機投資。源網投資節奏是否匹配,價格機制是否合理,將成為未來風光消納利用的決定性因素。
除了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新增風光裝機外,分布式風光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對電網投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并網容量4574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萬千瓦,超過集中式光伏規模。其中不乏單個裝機規模較大的分布式光伏安裝在用戶側,給配電網帶來諸多挑戰。
據《南方能源觀察》此前報道,從無源配電網到有源配電網,需要對繼電保護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根據相關測算,北方某省區僅更新該設施就需要投入數百億元。支持儲能、電動汽車等接入并與電網互動所需的數字化設備技術,也將逐步從“點心”變成“硬菜”,成為剛需。
與傳統電源投資不同,新能源項目具有周期短、數量多等特點,考慮到用戶側風光資源的開發利用則更是如此。而電網項目投資模式與傳統電源更為匹配,為支持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需要調整適應。
從功能替代的角度看,儲能、分布式光伏等新主體的出現和普及,將與電網在部分功能上形成競爭關系,電網項目,特別是配電網設備的投資利用率將受到一定影響。隨著用戶側多元業態的發展,傳統電源、電網的備用“兜底”價值,以及數字化設備技術的投入尚未在現行輸配電價機制中體現,如何定價疏導,還缺乏通行的方法。這些機制設計的合理性和推進速度,都將影響未來源網荷的協同發展。
作者:姜黎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