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的通知》,提出結合寧夏新能源發展、系統承載力、系統經濟性等因素,按照“全網統籌、保量穩率”原則,確定寧夏新能源利用率下限為90%。
2024年5月23日,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科學合理確定新能源發展規模,在保證經濟性前提下,資源條件較好地區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這是對執行近五年的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要求的調整。2018年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力爭達到95%左右,光伏發電利用率高于95%。
寧夏是國內較快響應新的新能源利用率下限的省區。寧夏電力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寧夏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除儲能外的發電裝機增量的約97%。截至2023年底,寧夏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464萬千瓦和2137萬千瓦,風光發電裝機占除儲能外的總發電裝機的約51.8%。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1—4月,寧夏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用度分別為98.0%和96.4%,高于全國96.1%和96.3%的總體水平。
2012年,寧夏被確定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新能源利用率連續5年超過97%。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在2024年5月20日舉辦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寧夏硅石儲量50億噸、排名全國第1;年日照時數超過2800小時,且有賀蘭山脈等3大風帶,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富集。
他介紹,寧夏正在建設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抽水蓄能電站、氫能生產等重大項目,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5500萬千瓦。寧夏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送端省區,目前已建成的寧夏到浙江、寧夏到山東兩條外送通道,累計外送電量為7000億度,外送電量已占寧夏年發電量的40%;國內首條以新能源為主的外送通道——寧夏到湖南的外送通道建成后,寧夏的年外送電量將超過1000億度。
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風電、光伏資源較好和納入風光大基地的省區,預計后續將陸續降低新能源利用率下限。此前,為保障清潔能源消納水平,《行動計劃》對上述部分重點省區的風電、光伏棄電率提出了逐年降低的要求。
作者: 洪嘉琳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