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現貨市場是現代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善面向市場交易的關鍵步驟。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現貨市場被視為中長期交易與實時運行的重要銜接環節,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話題。廣東近年通過積極推進改革、大膽創新,打造了復雜大電網下省級電力現貨市場樣板,基本建成品種最齊全、規模領先、最具活力的電力市場,在全國電力市場建設中囊獲多個“第一”。
廣東創新建立全國首個現貨環境下多周期、標準化、高頻次的中長期市場,構建場內場外互補、標準化與自定義曲線兼容的中長期電力交易體系,提供雙邊、掛牌等豐富多樣的交易形式,實現中長期與現貨市場的良好銜接。
2015年,廣東在全國率先通過交易平臺組織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開展線上集中競爭交易,拉開了電力中長期集中交易的“帷幕”,交易規模為5.7億千瓦時,101家電力大用戶、32家發電企業參與了本次交易。
2016年3月,廣東在全國率先引入售電公司參與月度集中競爭交易,標志著售電公司正式成為市場主體之一,為形成“多買多賣”格局邁出堅實一步。
2018年8月,廣東在全國率先發布“1+8”現貨市場規則體系,標志著我國首個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問世。“1”是指《廣東電力市場運營基本規則》;“8”是指以基本規則為基礎,對中長期交易、現貨電能量交易、市場結算等8個方面制定的實施細則。
2019年5月,廣東在國內率先啟動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通過電力現貨市場,更好地體現出電能的空間和時間的價值,反映了供需形勢和實際變動成本。
2021年,廣東率先出臺首個適應現貨的市場化需求響應機制,通過主體報價和市場出清方式確定需求響應中標主體,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源網荷儲高效互動,及時緩解了廣東用電高峰電力供需矛盾,以及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的系統調節壓力。
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建立適應交直流混聯復雜大電網的現貨市場精煉建模、耦合出清、高效求解一整套市場出清技術,實現計劃與市場解耦,促進經濟、保供、穩價、低碳多目標協同,支撐煤電、氣電、核電、海上風電、光伏、儲能全部進入市場同臺競價。
廣東建立面向實時運行的發電機群與輸變電設備協調控制技術,提出電能量與調頻市場耦合的自動發電控制方法,有效實現發電機群的分鐘級調節與跨區協同互濟。
廣東建成電力市場一體化系統平臺,實現系統高度協同應用,全方位支撐電力市場注冊、交易、結算、風控等全業務運轉,穩定支持7萬余家主體參與、全年365天×96時段不間斷的現貨市場運營。
廣東建設電力零售市場數字化服務平臺,具備微信小程序、電腦網頁雙端服務能力,滿足多場景、多主體交易需求,實現交易風險“早知曉”、運營“做得好”、價格“看得懂”、套餐“選得好”、信息“看得清”、服務“靠得住”,穩定支持8萬余家用戶參與。
作者: 來源:廣東省能源局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