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白皮書提出,推進海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鼓勵海上光伏項目復合利用、立體開發。
海洋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資源寶庫,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中國對集約節約用海積極謀劃、實踐探索、分類施策。白皮書指出,在摸清海洋資源家底方面,開展海洋資源資產清查試點,為海洋資源優化配置、集約高效利用提供基礎支撐。在海域空間資源方面,探索推進海域立體分層設權,推動海域管理模式從“平面”向“立體”轉變,出臺用海要素保障性措施,妥善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在行業用海方面,優化養殖用海管理,科學確定養殖用海規模布局,出臺光伏項目用海管理政策,鼓勵復合利用、立體開發。
白皮書介紹,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探索海洋綠色發展路徑,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立足“雙碳”戰略目標,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海洋經濟發展方式,海洋產業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綠色化發展港口航運與船舶制造。我國加強沿海港口清潔能源利用,建設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青島港構建風光氫儲一體、多能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港口清潔能源占比達66%,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實現降低能耗50%以上。天津港推進“智慧零碳”碼頭建設,助力港口生產消耗“碳中和”,降低能源消耗。推進上海港-洛杉磯/長灘港、廣州港-洛杉磯港、天津港-新加坡港三條綠色航運走廊建設,航運業脫碳加速。綠色船舶和新能源船舶迅速發展,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綠色船舶可減少75%碳排放、15%氮排放和99%硫及顆粒物排放,700TEU(標準集裝箱)純電動力集裝箱船全年減排量相當于種植16萬棵樹木,降碳減排作用突出。
海洋清潔能源蓬勃發展。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能力不斷提升,清潔能源規模擴大、占比提升。至2023年底,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769萬千瓦,占全球比重約50%,連續四年全球排名第一。海洋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奮進號”不斷向電網輸送綠色能源,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深遠海兆瓦級波浪能發電平臺“南鯤”號為遠海島礁提供清潔電力供應,深海養殖平臺“澎湖”號通過搭載波浪能和太陽能發電設備及儲能裝置實現清潔能源自給。
作者:馮聰聰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