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三方新能源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發布上半年光伏電池片出貨排名,排名前五位的依次為中潤光能、捷泰科技、通威股份、愛旭股份、英發睿能。上半年,前述五家電池片供應商總出貨量為77.96 GW,同比下滑約7-8%。
在這份新出爐榜單中,中潤光能、捷泰科技從去年的第三、第四位上升至第一、第二位;通威股份、愛旭股份由去年榜單前兩位下降至第三、第四位;英發睿能為前五名中的新面孔,潤陽股份跌出行業前五。
“出貨量并不代表著生產量。”某光伏企業相關方負責人告訴藍鯨新聞,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光伏各個板塊價格仍有所下滑,部分環節售價已跌破成本,部分企業為避免損失擴大在控制出貨量。
愛旭股份就回復藍鯨新聞稱,“目前受行業階段性供需失衡影響,電池環節整體盈利較為困難,公司有效統籌資源,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進行產能排產及傳統產能的升級改造,不會盲目擴充同質化產能。”。愛旭股份稱,其PERC電池業務產銷情況良好,TOPCon電池穩定爬坡,同時仍將戰略重心聚焦于N型ABC產能,目前出貨季度環比增長較快,未來力爭基于N型ABC組件領先優勢搭建業務新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在此排名上升的中潤光能、捷泰科技,均聚焦電池領域聚焦光伏電池領域。
據其此前發布的招股書顯示,中潤光能預計 2023年營收為202.19億元至247.12億元,同比增長61.08%至96.88%;預計實現凈利潤為20.03億元至24.48億元,同比增長141.30%至194.92%。
捷泰科技則是鈞達股份旗下子公司,也是最早生產TOPCon電池的企業之一。前述光伏企業負責人透露,今年上半年,隨著海外市場對TOPCon電池需求的增加,其訂單有所支撐。
新進入的英發睿能,是英發集團旗下公司。英發集團官網顯示,英發光伏電池板塊擁有三大電池制造基地,擁有115條自動化生產線。
本次跌出前五的潤陽股份,過去數年的光伏電池出貨量一直位居全球前五。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潤陽股份凈利潤分別為5.13億元、4.86億元、20.4億元。2023年上半年,潤陽股份預計實現凈利潤20.15億元至22.2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光伏供需嚴重失衡,價格快速下跌等因素影響,自2023年起包括潤陽股份、中潤光能、鈞達新能源在內的多家光伏企業上市計劃受阻。
據悉,面對行業下行,不同光伏電池生產企業選擇不同的調整方向。
曾經出貨量排名前二的通威股份、愛旭股份在2022年下半年先后提出一體化發展,進入光伏組件生產環節,提高光伏電池的自用量,減少出貨。
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認為,通威股份上半年自用比例提升至六至七成。同時,多個基地產線也在分頭進行PERC項目改造。由于這些因素,上半年對外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通威股份和愛旭股份進入組件板塊,其余專注光伏電池制造的企業選擇出海。
據InfoLink Consulting顯示,前五家企業中,中潤光能在老撾地區投產放量;捷泰科技與英發睿能今年上半年分別宣布在阿曼和印度尼西亞擴產電池項目;潤陽股份作為最早出海的企業之一,在泰國的布局為其帶來了前期豐厚收益。
作者:崔陸鵬 來源:藍鯨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