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光伏行業具領導地位的尚德電力控股(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出貨量容居榜首,高達2000MW,銷往全球各國。盡管一部分市場份額被其它光伏企業(比如天合光能、阿特斯)吞噬,但尚德電力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尚德發表公布GSF 的管理者 GSF Capital 向尚德提供的5.6億歐元等值的德國政府債券擔保存在瑕疵,可能屬造假而根本不存在之后,該企業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0%,最終報收每股1.01美元,盤中曾一度跌至0.81美元,這是該公司自2005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以來,股價首度跌破1美元大關。這絕非該企業第一次在管理上出現錯誤。事實上,這家“歷史悠久”的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的“犯錯歷史”也依然“悠久”。
a) 當多晶硅價格處于歷史高點之時,尚德簽署了一系列長期多晶硅與硅片供應協議,支付大額預付款。鑒于更小型供應商破產以及多晶硅價格驟降導致重新談判致使額外金額支付,絕大多數預付款以及投資不得不被減計。
b) 盡管尚德重點打造其冥王星電池,但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天合光能、英利以及其它一些光伏企業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并不亞于尚德電力。
c) 向薄膜技術領域投入巨額資金,卻付諸東流。
d) 糟糕的資本結構,沉重債務壓身,令該企業處于破產邊緣,現在還身陷反擔保騙局。
e) 當硅片價格開始暴跌之時,尚德開始垂直整合硅片與晶錠,錯誤選擇了往上游發展的時機,這導致額外的數億美元被浪費。
盡管具有行業領頭羊的優勢以及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中國光伏企業之中,尚德電力的管理可謂糟糕。該企業身負巨額債務,商業模式“可怕”,也許他們的“救世主”只有政府。與賽維LDK類似,目前尚德的生存依賴中國政府與銀行。該企業可轉換債券價格跌至40美分,這表明尚德的處境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