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2024版藍皮書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表示,11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巨大合作成效。在電力方面,建設了幾內亞蘇阿皮蒂水利樞紐工程、馬里古伊那水電站、赤道幾內亞吉布勞水電站等一批項目,有效改善了非洲電力供給。
徐建平指出,中非將共同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倡導綠色低碳理念,踐行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會上,國家能源局國際司副司長董翔介紹說,在共同推動破解能源可及和能源轉型難題方面,中國高度重視對非能源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積極推動對非進一步溝通和交流。搭建了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等合作平臺,密切對非聯系,積極開展能源信息和經驗分享、能力建設與技能培訓、技術研究咨詢、項目規劃等各類交流,為非洲能源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二是攜手加強多邊協作。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各多邊合作框架下,積極推動非洲地區能源可及,支持提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電力可及性,呼吁國際社會共同關注非洲無電人口用電,支持通過推進南南合作促進非洲能源轉型。三是積極推動清潔能源務實合作。發揮中國在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產業方面的優勢,支持中方企業在非廣泛深入參與清潔能源務實合作,建設了南非德阿風電站、肯尼亞加里薩光伏電站和盧旺達那巴龍格河二號水電站等一批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能源項目,遍布非洲40余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光伏、風電、水電、生物質等多個領域,新增電力裝機1.2億千瓦,建設電網線路6.6萬公里,增強非洲電力供應能力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非洲的能源轉型。
據董翔介紹,近三年,國家能源局與非盟委員會攜手搭建中非能源合作交流新平臺,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一是政策與信息交流不斷加深。在該機制協調下,中國與非洲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能源企業積極開展能源政策交流,充分探討專業技術,密切對接合作機遇。為配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近期機制協調舉辦“新能源+礦業”“光伏技術創新”等主題的一系列研討會,進一步深化中非能源領域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二是能力建設合作廣泛開展。近幾年,在華開展多期能源行業能力建設活動,重點交流分享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政策、技術、管理和實踐經驗,已有超過30個非洲國家的政府官員、技術人員、研究人員來華參加活動,為非洲能源人才培養以及行業發展提供支持。三是項目合作得到有力推動。通過機制持續溝通與推進,鼓勵了一批中方企業參與在非能源合作,支持了更多“小而美,惠民生”的項目落地非洲,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綠色發展。目前,雙方已有能源項目合作總體順利開展,還形成近200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規劃、投資和建設合作意向,為拓展未來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徐建平在會上透露,中非雙方將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多個領域合作。綠色發展合作方面,中非將共同實施綠色發展行動,通過綠色信貸、環保基金、碳金融、綠色債券等多種方式支持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化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積極實施“中非綠色創新計劃”。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非洲建設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開展“中非綠色使者計劃”,在環保管理、污染防治、綠色經濟等領域為非洲國家培養專業人才,激發中非氣候與環境合作活力。
作者: 來源:國家發改委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