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復函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原則同意兩家公司報送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明確今年將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常態化開市,有力支撐度夏期間電力保供,并探索達成多年期綠電交易簽約。
7月11日,這份復函連同《方案》一起對外發布,標志著全面打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以下簡稱“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正式落地,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覆蓋全國的“網上電力超市”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部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任務。10年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電力行業格局基本形成,我國實現了從“計劃電”到“市場電”的重大轉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增長至2024年的6.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由17%提升至63%。
作為我國電網建設運營的兩大經營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各自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跨省跨區電力市場。2024年,全國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達1.4萬億千瓦時,較2016年增長了10余倍。在清華大學教授、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夏清看來,我國的電力交易,已經突破了以省為主體的獨立市場運營模式,“現在就差把國網和南網銜接起來這‘臨門一腳’”。
但自2002年“廠網分離”的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就一直各自承擔不同片區的輸配電業務,因規則差異、系統特性不同等,兩個電力市場彼此間存在著天然壁壘,電力互濟主要靠政府間協議、應急調度等,阻礙了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兩個電力市場的分割,也成了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一個關鍵堵點。
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此次發布的《方案》明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可聯合開展電力交易的組織、發布與結算。這就意味著,在兩個電網經營區間,中長期、綠電、現貨等各品種和場景的電力交易將從此前依賴計劃調度,變成市場化操作。
目前,我國已經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之間建成了“閩粵聯網”“江城直流”等“電力高速公路”,實現電網之間的“硬聯通”,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的建立,打破了市場分割,實現了兩個電網經營區之間的“軟聯通”。“這有利于實現電力市場在全國范圍內互聯互通、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電力系統在全國范圍內互濟互保,進一步發揮電力市場保供應、提效率、促轉型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一步和標志性成果。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市場部主任張顯介紹,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將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北交”)、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廣交”)、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聯合組織。北交和廣交將分別收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內的跨電網交易需求,并通過交易平臺交互實現跨電網經營區購電與售電的精準匹配。跨電網交易將不收取交易費,電價水平也將隨行就市。
針對不同交易類型,《方案》詳細設計了交易組織、安全校核、交易執行等跨電網交易業務流程,同時明確了跨電網交易的安全校核及執行原則,以及交易平臺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互認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創新提出了“一地注冊、全國共享”的模式。
通俗來講,“一地注冊、全國共享”就是電力市場主體在一個地方注冊后,便可以在兩網經營區內靈活開展交易業務。同時,蒙西電網的用戶也可以通過這一機制實現與南方電網經營區的交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機制創新,有效破除了市場主體跨區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制度性和技術性障礙,打破了不同電網運營區間長期存在的信息孤島和壁壘。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看來,上述機制的建立,相當于搭建了一個覆蓋全國范圍的“網上電力超市”,市場主體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內分別組織電力交易的同時,還能基于一套統一的制度和規則實現跨經營區交易,“實現了電力資源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上的自由流動”。
綠電跨網交易走向“常態化”
綠色電力交易是跨電網運營區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有超過50%的新能源發電量通過市場化方式消納。2024年,我國綠證綠電交易合計電量達44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4%。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持續推進,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給系統帶來了較大的隨機性、波動性,“依靠大電網在全國范圍內促進富余新能源消納、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比如,我國東西部存在著2到3個小時的時差,當國網區域新疆光伏集中發電,消納困難,南網區域廣東太陽就要落山,光伏發電下降,但用電負荷卻迎來了晚高峰,兩網之間存在較大的電力消納互濟潛力。”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謝開看來,跨電網運營區綠電交易,就是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的一把“鑰匙”。
圍繞綠電交易,《方案》明確單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可作為交易基本單元,參與跨區交易,且北交、廣交要共享綠電交易溯源信息,共同形成溯源結果。從今往后,綠電在這張覆蓋全國的大電網中自由流動將成為常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來自西北的“風光”(風電、光電)點亮大灣區的燈光,來自云南、貴州的水電也將更常態化地支撐長三角工廠的運轉。
謝開介紹,在新機制的框架下,有關單位已經開展了多次跨電網經營區綠電交易試點,有力促進了新能源的消納。例如,今年3月,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依托“閩粵聯網”工程,完成全國首筆跨經營區綠電交易,連續22天把來自廣西、云南的綠電送至上海。近日,廣交與北交還成功達成7月至9月南方送華東電力互濟交易,超20億度來自廣東、廣西、云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通道全天候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支持當地的電力供應保障。
當前,我國正處于電力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復函中要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依托跨電網常態化交易機制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支撐電力保供。年底前,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實現跨電網交易常態化開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按照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韓放指出,未來,隨著更多跨經營區輸電通道項目落地,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聯系將更加緊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應進一步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次、擴大經營主體范圍、逐步實現連續開市。
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發展趨勢,《方案》提出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的工作目標。具體來看:今年,要在年度、月度、月內、現貨等交易周期,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常態化開市;未來,網間資源優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跨電網經營區交易進一步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次,逐步實現按工作日連續開市,現貨交易實現日前、日內連續開展;遠期,要推動兩網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最終實現各自經營區內和跨電網經營區間交易融合開市。
隨著跨電網運營區交易機制的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有關部門將持續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總體設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健全配套政策,推動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作用。
作者:賈驥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