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光伏產品生產企業一直在與中國競爭者進行艱苦的價格戰,現在他們終于看到了一線希望。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刀”
據新華社和德國媒體報道,7月25日,包括總部位于德國波恩的光伏企業巨頭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在內的25家歐盟國家同行將一紙訴狀遞交歐盟委員會,指控中國競爭對手以低于成本價格傾銷產品。
實際上,這次起訴已不是太陽能世界公司第一次對中國企業“動手”,這家企業早在2011年底就聯合另外六家太陽能生產商在美國指控中國企業傾銷。今年5月,美國經由類似調查,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征收約31%-250%的懲罰性關稅。
按照太陽能世界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弗蘭克·阿斯貝克的說法,太陽能世界公司財務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不是自身錯誤,而是“中國企業非法競爭擾亂了市場”。
歐盟委員會9月6日決定受理此案,對中國企業開展反傾銷調查,預計2013年6月前做出初裁。
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調查確認,中國企業是否以傾銷價格向市場提供產品,他們的行為是否損害了歐盟相關產業以及如果引入懲罰性關稅是否會對歐盟的總體經濟利益產生不利影響。2011年,中國向歐洲市場出售了價值高達210億歐元的太陽能模組及其部件,占該產業總出口額的60%。歐洲是中國太陽能產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
默克爾希望通過協商解決沖突
對于歐洲太陽能企業的上訴行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最近訪華期間曾呼吁雙方通過協商解決太陽能領域的沖突,而不是展開反傾銷調查。她還表示將向歐委會提出相關建議。
而類似博世(Bosch)和瓦克化工(Wacker Chemie)這樣的國際性康采恩,目前正處于太陽能產業危機的漩渦之中,他們也表示反對采取上訴行動。
一些以安裝太陽能設備為主要業務的歐洲公司則歡迎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因為這使得太陽能設備更為便宜,有助于歐盟在2020年之前實現能源總量的20%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與此相反的是,德國環境部長阿爾特邁耶(Peter Altmaier)表示支持實施懲罰性關稅政策,理由是維護世界市場上太陽能設備生產的公平競爭局面。